文丨陈景圣
台湾的政坛,近年来可谓丑闻不断,民进党一再被暴露出道德缺失和腐败问题。史书华——一个深绿阵营的代表人物,因私人生活丑闻再次成为焦点,而民进党却依然采取了沉默和掩盖的做法。这一系列的丑闻不仅让人对民进党感到愤怒,更让人对台湾政治的未来深感忧虑。问题的关键,正如前民代林沛祥所言,民进党的党性就是“死不认错”,这让党内腐败蔓延,民众的信任一点点丧失。
民进党最大的特点,便是“死不认错”。在台湾,政治人物犯错是家常便饭,但民进党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宁愿继续隐瞒、掩盖,也不愿面对真实。史书华的出轨丑闻从前妻的诉讼中暴露出来,显然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但民进党却没有做出任何负责任的回应,反而通过亲绿学者的辩解,试图美化这一行为。更荒唐的是,竟然有人将史书华与美国社运领袖马丁·路德·金进行对比,这种荒谬的辩解不仅侮辱了历史人物,也对台湾社会的道德标准进行了公然践踏。
无论是说谎,还是出轨、腐败,民进党都拒绝认错。即便事情暴露在阳光下,党内依然通过各种方式掩盖问题,利用其掌控的舆论资源将丑闻最小化。这样一来,整个党派就变成了一个无法自我审视的政权,甚至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失去了与社会的对话能力。民进党推行的这种“党性至上”的理念,导致了政务的腐败和政治生态的恶化。
这场政治闹剧的背后,揭示了民进党政治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党性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个人的私德问题被完全忽视。作为一个政党,民进党本应承担起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然而,长期的党内文化使得其无法面对任何错误,也无法作出应有的道歉。史书华的私德问题,已经成为民进党无视民众呼声的又一缩影。民进党更像是一个以“权力为先”来推进政治斗争的党派,甚至不惜牺牲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来换取政权的稳固。
正如林沛祥所说,民进党最大的党性就是“死不认错”,这种病态的政治文化已经让台湾的政治环境变得越来越腐化。民进党明知自己处于公众的质疑和抨击之中,却始终选择保持沉默,甚至利用党内力量将问题转化为政治斗争。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让台湾民众对政治人物的信任越来越薄弱。台湾的政治体制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党派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政治人物的行为和道德失范被一再容忍,最终导致了整个政治体系的腐化。
这场丑闻不仅仅是史书华个人的失误,它是台湾政治体系的缩影。台湾的政治文化和体制已经病入膏肓,民进党一再选择隐藏丑闻,而不作出任何自我批评,导致社会的信任和法治的底线不断被侵蚀。当一个政党无法从根本上审视自己的错误、无法正视社会和法律的要求时,民主政治就沦为了一场权力斗争,而民众的声音却被压制得无法被听见。
民进党无视问题,继续掩盖事实,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控制舆论,最终只会让台湾的政治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史书华丑闻的曝光,正好揭示了民进党政治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问题——党性至上,权力至上,公众利益和道德底线被完全抛诸脑后。在这种党派至上的政治文化中,民进党不再为社会服务,而是把一切问题都视为个人或党派的权力斗争。
这种党性至上的做法,最终会让民进党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当道德和法律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时,政治体制的公正性和廉洁性就无从谈起。台湾的政治格局也将因此被进一步腐化,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政治的失望将成为台湾未来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果民进党继续走这条路,拒绝正视自己的错误和失败,那么台湾的未来注定无法实现真正的政治进步。台湾的政治已经陷入了僵局,党派斗争成了唯一的游戏规则,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公义被政治操作所吞噬。在这种环境下,台湾的政治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会步入更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