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转眼就到了2月中旬,立春已过,严寒退去,大地回春,万物悄然焕发生机。走在田间地头、林缘路旁,不少植物露出一抹翠绿。如蒲公英、鱼腥草、香椿芽、蕨菜、清明菜、菊花脑、野芹菜、苜蓿、马兰头等等。而笔者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它也是其中之一,春天最早萌发新芽的野草之一,它就是荠菜。



荠菜很多人都听说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农。民间有句俗话说:“三月三,荠菜赛仙丹”,其中荠菜指的就是它。那么这个荠菜究竟是什么植物,为什么说三月初三吃荠菜堪比仙丹呢?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认识并了解这种看上去不起眼,实则价值非常高的野菜。

认识荠菜、了解荠菜

荠菜,原产于中国,最早记载于3000多年前。《诗经·邶风·谷风》里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其中说的荠,指的就是荠菜。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食用荠菜了。荠菜,在民间很常见,它因其生长繁茂,故而得名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荠生济济,故谓之荠”。



荠菜也叫地菜、护生草、地米菜,它是十字花科、荠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和我们耳熟能详的蔬菜白菜、青菜、紫甘蓝、萝卜、油菜是近亲,同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荠菜初春发苗,初生叶根生,羽状深裂,酷似蒲公英的叶子。茎直立,茎生叶长圆形。荠菜的花期在春季,它的花白色,呈十字形开放。根也是白色的,种子倒三角形,呈爱心状,特别是有辨识度。



荠菜是民间较为常见的一种杂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各省。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随处可见,如菜园子、田野、路旁乃至旷野、荒地,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荠菜的价值

荠菜很常见,但它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植物,首先荠菜是一种可食用性非常高的野菜。春天它的嫩苗刚长出的时候,鲜嫩可口,清洗干净之后可以直接清炒,吃起来口感鲜嫩,味道清新。不过更多的人喜欢用它的嫩叶捣碎来包饺子或者下火锅,尤其是在北方非常的流行,有人说荠菜里有春天的味道。



荠菜不仅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之后它也可以食用。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统习俗,每当农历三月初三的时候,民间老百姓就会去田间地头扯开花的荠菜来煮鸡蛋。相传三国时期,神医华佗在大山里采药,偶遇大雨。于是找到一家农户避雨,正好遇到一老人头痛,当时华佗就是在菜地里扯了几株荠菜煮鸡蛋给老人吃。后来这件事传播开了,就成了传统。



至今在民间依然流传着,“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三月三,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样可以祛除冬月遗留下来的寒气。在《黄帝内经》里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冬季受到寒邪伤害,春季容易患上温病,所以在民间有经验的老农,每年三月初三,都会煮上些鸡蛋来给家人吃。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和我们的脾胃,增强体质。



荠菜除了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它的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荠菜富含丰富的钙,其含量甚至远高于牛奶。其次荠菜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还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可见荠菜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因此荠菜在民间也素有“野菜之王”之称的美誉。

荠菜除了以上作用之外,它在民间还是一种很常用的中草药,具有非常不错的药用价值。你像女孩子月经过多、内伤吐血,就可以吃它或者用它来煮鸡蛋,有很好的止血作用。此外荠菜还有和脾、利水、明目的功能,可以说荠菜全身都是宝。



如果你的家乡也有荠菜,那么你千万不要错过了,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植物。特别是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偶尔吃点野菜不仅可以改善均衡营养,还能换换口味。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荠菜了解了吗?你听说过荠菜吗?你吃过荠菜吗?你吃过荠菜煮鸡蛋吗?在你的家乡有荠菜这种野菜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