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黔国际总医院血液科与医保中心联合举办“DIP付费下临床科室运营管理及学科建设”专题会议。会议不仅展现了跨部门协同破局的决心,更成为医院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要体现。
会议现场。
随着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全面落地,医疗机构面临成本管控与医疗质量平衡的“双重考题”。如何提升病案首页的精准度?如何优化病种结构以适应支付规则?这些问题成为临床科室的“必答题”。
会上,血液科钟大平主任指出,“DIP模式下,科室不仅要保障诊疗规范化,还需在病种分值、费用控制等维度进行精细化管理。这对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和科室的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DIP的复杂棋局,医保中心化身“政策解码器”与“数据导航仪”。会上,医保中心主任阳麟以2024年血液科DIP运行数据为蓝本,逐层剖析病种分布、费用结构及病案质控痛点,并提出破局三策——数据驱动决策:通过实时分析DIP支付数据,精准定位超支病种,指导临床优化诊疗路径。病案质控升级:联合病案科开展编码培训,确保诊断与操作编码的准确性,避免“错编”“漏编”。动态反馈机制:建立科室与医保中心的月度沟通会,及时调整策略,化解支付风险。
阳麟主任强调,“DIP不是‘紧箍咒’,而是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只有临床与医保紧密协作,才能将政策压力转化为提质增效的动力。”
随之,结合血液科实践经验,总结出五点核心策略,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可借鉴的“解题思路”——诊疗规范+病案质控双管齐下:从源头抓质量,确保诊疗行为与病案首页“双合规”。聚焦优势病种,优化临床路径:重点发展血液系统肿瘤特色学科,提升高值病种服务能力。成本管控精细化:通过耗材管理、资源调配等手段,严控可变成本。多学科协同作战:与药学部、病案科等职能部门共建协作机制,形成管理闭环。患者参与,透明沟通:向患者及家属普及DIP政策,减少因费用问题引发的纠纷。
“DIP改革的本质是让医疗价值回归本真。”钟大平主任在总结中指出,“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依托信息化工具实现运营数据全景监测,深化与医保的战略协作,探索DIP与学科建设的融合创新之路。”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贵黔医院将以DIP改革为支点,持续推动管理革新、技术突破与服务升级,在“控成本、提效率、优服务”的多元目标中稳步前行,于医保支付改革的时代洪流中,书写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图/文 罗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