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国政府已经任命卢沙野大使接替吴红波大使担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特别代表将协助协调、处理涉欧事务,并根据需要同欧洲国家及欧盟机构开展磋商、交流等工作。卢沙野特别代表是资深外交官,熟悉欧洲情况。相信他会积极履职,根据中国政府指示和需要协助同欧方开展沟通协调,促进对话合作,为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去年12月,在离任驻法国大使之际,卢沙野接受了中新网的专访。在这次专访中,他特别谈及了履职法国期间的一些观察与感受。卢沙野表示,这五年间,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中法关系也在随之发展变化,中法之间的友好氛围,也多了很多错综复杂的政治、经贸等领域的问题。当然,这也和中国逐渐强大有关系,西方国家对待中国的心态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俯视了,“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双方都要适应和磨合,逐步达到新的平衡”。
卢沙野大使(资料图)
卢沙野这位中国外交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卢沙野在驻法大使任内展现的“刚性外交”风格(如2023年驳斥涉台谬论事件),在特别代表岗位上将转化为更精准的认知纠偏能力。针对欧洲议会《新欧中战略报告》中53处涉华错误表述,其可依托"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机制,通过法理斗争与历史叙事,系统解构欧洲意识形态偏见。这种"以斗争求共识"的方式,可有效遏制欧洲对华"制度性对手"定位的泛化。
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一次正常的人事任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月6日的记者会上,也提到卢沙野特别代表是一位资深的外交官,熟悉欧洲情况,相信他会积极履职,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然而在欧洲那边的舆论看来,中方这次人事任命似乎并不寻常。一是因为卢沙野鲜明、犀利的外交风格,让常年习惯于从上往下俯视他人的欧洲国家们有点“吃不消”。二是因为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再度挥出了关税大棒,并威胁称下一个就是欧盟。
然而欧盟对于这一消息却相当震惊,用法国媒体的话来说,欧洲没有人忘记,卢沙野担任驻法大使期间,其鲜明、犀利的外交风格,让欧洲一众政客“胆寒”。比如在被问到克里米亚问题时,卢沙野一句“从国际法上来讲,甚至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也没有有效地位”,更是让波罗的海三国集体破防,还联名要求法国将卢沙野列为“不受欢迎人物”。2024年12月,卢沙野大使结束任期回到中国,中文互联网上有些人说,他惹怒了太多国际友人,是被国家“雪藏”。现在卢沙野大使重新获得重要任命,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官方态度,就是不再韬光养晦,而是要更主动地争夺话语权?这种转变,是欧洲各国都没有预料到的,之前欧洲各国认为,随着特朗普上台,美欧潜在矛盾爆发,中国会对欧洲发起“魅力攻势”,即对欧洲做出让步,促进中欧合作,但卢沙野大使的上任,意味着做出让步的一方将不会是中国。
欧洲港口(资料图)
卢沙野大使去年表示,中国的外交方式需要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消极隐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也在转变,不再高高在上。双方都需要调整,以便在相互适应中寻求新的平衡。如果欧洲至今仍对这一点感到困惑,那就说明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为何欧盟不断受到卢沙野大使那种犀利语言风格的冲击,甚至觉得他令自己“面子挂不住”,其中的原因大家心里都明白。
这句话的含义值得深思。中欧合作经历了五十年的发展,但互信程度依然有限。欧盟始终依赖美欧联盟,在外交政策上总是跟随美国的步伐。尽管喊了很多年的“战略自主”,实际上却没有实质性进展。当美国对欧洲不屑一顾时,欧盟开始使用这个口号来保全面子。一旦美国稍微改变态度,欧盟就急忙靠上去示好。俄罗斯对此观察得颇有心得,普京最近还预测,尽管欧洲现在对特朗普表现得很强硬,但不久后他们还是会乖乖地与美国交往。
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并对盟友和对手无差别攻击,欧盟也成了特朗普要加征关税的目标之一。近段时间以来,以亲美著称的冯德莱恩罕见对美国展现了强硬,同时对中国态度软化,放风“中欧可以扩大经济合作”,向中方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善意。欧盟原以为,这样会换来中方同等的回馈,结果没想到,中方却派出了对欧强硬的卢沙野出任欧洲事务代表。难怪中方的任命一出,欧洲一片哀嚎。特朗普的攻势猛烈,讨好中国这条路又走不通,欧盟已经没了主意六神无主。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单边主义早晚要成为历史,多极化才是未来的趋势。在这个节骨眼上,欧盟应该抓住机遇,放下偏见,与中国携手合作,推动全球多边主义。这样做,才是最符合欧洲长远利益的务实选择。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其他欧洲领导人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双方的经济繁荣,也有助于全球多边主义的推进。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欧盟议会(资料图)
卢沙野的任命显示中方希望以更加强硬和自信的姿态来处理与欧洲的关系。这似乎挑战了某些欧洲人的预期,因为他们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出发,对中欧关系的走向进行评判。如今国际格局动荡不安,各国利益错综复杂。欧洲迫切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寻找新的平衡点,而中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即便某些欧洲国家对中国存在固有偏见,但为了维护实际利益,他们不得不与中国深化合作。
欧盟与其在那里庸人自扰,倒不如端正态度,去务实地处理中欧关系,做好迎接卢沙野大使的准备。卢沙野大使去年离任前的寄语,对欧盟很有参考意义,他希望法国人,乃至于欧洲人,都要建立“有问题就想办法”的务实心态,不能想当然,一味地考虑自己,而是要从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来讲,卢沙野大使重返欧洲履新,未尝不是在提醒欧盟,不要对中欧关系一厢情愿,而是要脚踏实地,适应中欧关系的最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