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最近我们重新又开了一下坦克的生产线,有的国家友邦惊诧,搞得好像我们第一天复产坦克,第二天就要入侵友邦了一样。
但真会被打的友邦,或者可能被打的友邦没有惊诧。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以为是友邦的国家惊诧了起来。
这两天印度内战打起来了,印度安全人员与反政府武装在恰蒂斯加尔邦发生持续交火,造成31人死亡。
印度和我们国家一直有严重的边境摩擦,印度没有惊诧,人家真有可能被我们一波推到新德里,都没有惊诧,那几个远在重洋的国家,在惊诧什么呢?
我们复产坦克,不过是因为军队不是摆设,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一支好的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俄乌战场的经验充分的表明,坦克在现代不是一个制胜的决胜兵器,变成了一个耗材一样,伴随步兵冲击,提供火力的移动堡垒。
以前的坦克,作用是集群起来,撕开对面防线,苏联和德国都是这么用的,美国人打伊拉克战争,也是这么玩的,成百上千的坦克集合起来,面对敌方的放线,就是矛头一般的冲击,能够直接给对面的防御打崩。
现在的坦克不是这样,防御一方不需要搞出来坦克集群进行对轰,二战时候的坦克大战成了过去式。
防守方只要拿出足够数量的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和班排用的无人机,就能靠着导弹海和无人机海的密集打击,把坦克拦住。
一辆坦克,造价要几百万上千万,但是一架无人机造价只有坦克的万分之一,一万架无人机能不能拦住一辆坦克?
自然可以,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无人机,一百架无人机各自携带小炸弹,就可以炸毁一辆坦克了。
坦克再怎么不扛无人机打击,也比步兵抗打,于是坦克的作用成了一门移动的直射炮,伴随着步兵攻打对面据点,对面据点有重火力比如重机枪之类的,步兵会被压的抬不起头来,但是坦克可以顶着重机枪上去给他一炮。
这就是坦克的作用,一种伴随步兵的重火力,归根到底还是个耗材,步兵的东西就没有不是耗材的,坦克是步兵的伴随火力,自然也是耗材。
既然是耗材,就有必要大批量生产,既然有必要大批量生产,就有必要重启生产线,我们现在的坦克数量太少了,如此广袤的国土面积,要做好守备工作,没有一万辆在役的坦克,我们都吓得睡不着觉。
我们只是跟着战争的时代版本,进化一下自己的武器库,绝对没有任何对着菲律宾等国家动武的意思,现在特朗普要去西半球开疆拓土,拿下格陵兰岛,也绝对没有打仗的意思。
特朗普战略收缩,也没有让出东半球的战略地缘给我们的意思,既然大家都没有这个意思,一些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跟我们隔海相望的国家,到底在慌什么呢?
我们叫一声郑和岛,印度都不慌,你们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