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在使用射电望远镜观察宇宙的时候,收到了一个奇特的信号。这个信号非常有规律,以4秒一个周期进行循环。

在接收到这个奇特的信号后,这个天文学家非常好奇,于是对这个信号的来源进行了调查。然后发现信号来源是美国NASA在上世纪60年代发射的一颗军事通讯卫星——LES-1号卫星。


LES-1号卫星

这颗卫星在1967年失联,到2013年再次被人类发现时,它已经失联了46年

其实从技术上来说,LES-1号卫星失联46年然后又重新和人类恢复联系,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因为LES-1号卫星使用的是太阳能供电的电池。这也就意味着在其太阳能板没有完全破损,且卫星没有因为严重故障全面停摆的情况下,给它充足的阳光,LES-1号卫星就可能重新工作。


使用太阳能的卫星

要知道LES-1号卫星始终在太空环境下,不像在地球上有空气有水,还人来人往,随时可能有什么东西在它身上踩一脚的地球环境。

在太空环境下,只要LES-1号卫星没有和别的什么“太空漂浮物”相撞,LES-1号卫星保持自身完整性,不全面停摆,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在人类再次发现这颗卫星的时候,大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颗卫星说明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一颗失联46年的卫星能重新恢复和人类的联系,就说明很多卫星不会像人类期望的那样,在使用寿命到了后落进地球大气层烧干净,而是会一直飘在地球轨道上变成危险的太空垃圾。


近地轨道上布满了太空垃圾

危险的太空垃圾

按照人类的设想,一颗卫星在使用寿命耗尽退役后,最好的结局是在近地轨道上的高度不断降低,然后落下来,并在下落的过程中被地球大气层烧成灰烬。

但LES-1号卫星现在的情况,说明了事与愿违。

这些太空垃圾的危险程度非常高。因为地球引力和地球角动能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太空垃圾的速度高得吓人,能达到每秒7~8公里,是子弹速度的10倍以上。


太空垃圾的速度是子弹速度的10倍以上

如此快的速度注定了这些太空垃圾有极高的危险性,一枚指甲盖大小太空垃圾就可能洞穿卫星或者是空间站,直接重创甚至是摧毁卫星和空间站。

要命的是,这些太空垃圾的数量还非常多,光是其中直径超过10厘米的太空垃圾,数量就超过了3.6万枚。


地球已经被太空垃圾包围

将那些细如发丝的太空垃圾也算上,那将是一个难以计算的数量。

而很多的卫星在寿命到底并失联后,也将成为危险的太空垃圾,并且这些由失联卫星组成的太空垃圾会更危险,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卫星相撞的事故。

比如说2009年的时候一颗美国卫星和一颗俄罗斯卫星发生了相撞事故(其中一颗是报废失联的卫星),这不仅导致一颗正在工作中的卫星报废,两枚卫星相撞更是直接产生了超过2000枚可追踪的碎片,以及更多难以追踪的碎片。

这些四散的碎片导致当地轨道变得更加危险,无法再部署卫星,并严重威胁了附近的轨道。


卫星相撞事故概念图

无独有偶,在2024年2月份的时候,美国NASA的TIMED卫星与俄罗斯报废间谍卫星“宇宙2221”擦肩而过,两颗卫星相距仅仅大约20米。

可以说当时这两颗卫星稍微偏一点,那这就将发生又一起卫星相撞事故。

随着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数量越来越多,这种“卫星相撞事故”将越来越难以避免。

所以当一颗失联46年的卫星重新向人类发送信号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颗卫星没有坠入地球,而是继续留在了近地轨道上当太空垃圾,让人类的航天发展变得更加的危险。


报废卫星最好的结局是落入地球大气层

太空垃圾会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上边说过随着人类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会越来越多。而这个太空垃圾的增长速度是会越来越快的。

当前地球近地轨道上有1万多枚在轨卫星和报废卫星,这是人类差不多半个世纪航空领域发展的成果。但再等10~20年,这个数量可能增长到5万枚以上。


在轨卫星的增长速度正越来越快

因为美国当前正在搞星链计划,想要在近地轨道上部署4.6万枚以上的卫星。而截止至2025年1月,美国已经就星链计划发射了超过7000枚卫星。

以星链计划这个卫星部署速度,等10~20年之后近地轨道上就会有数万枚卫星了。

更要命的是,近地轨道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国际上一般采用“先到先得”的方式。也就是说,谁先发射了卫星占住了轨道资源,别人就不能用你的这个轨道了。


星链概念图

这也就导致美国在提出星链计划后,将很快挤占非常多的近地轨道资源。其它国家为了抢占一些轨道资源,将不得不展开自己的“星链计划”,以抢占轨道资源。

所以在美国提出星链计划后,包括我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在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星联计划”,这必然使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越来越多。


各国都在推出自己的“星链”计划

航空产业的发展和悲观预测

事实上这也不是人类第一次主动增加太空垃圾。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提出过一个“韦斯特福德计划”,计划往近地轨道上释放超过4亿枚长度为1.78厘米,直径25.4微米的铜针来制造“人工电离层”,以解决全球通讯问题。

幸运的是,后来随着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美国放弃了该计划,不然今天的地球近地轨道上就会多出4亿枚太空垃圾了。


“韦斯特福德计划”中的铜针

不幸的是,当时美国依旧往太空中释放了一批铜针。这些铜针绝大多数落入了地球大气层,被地球大气层焚毁。但仍有一些继续留在了近地轨道上,成为了危险至极的太空垃圾。

更加不幸的是,当时因为人造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往近地轨道上丢大量太空垃圾的计划被废弃了。但是到了今天,因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往近地轨道上丢“太空垃圾”正变得越来越容易,以至于催生出了各国的“星链计划”。

在未来,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在等着人类。

好消息是随着人类的航天技术发展,人类是可能诞生出“太空垃圾回收产业”的。


回收报废卫星概念图

当航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太空发射航天器材越来越容易,以及各种自动化器械变得越来越灵活,人类可能能以较低的成本回收那些报废的卫星,从而减少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

坏消息是,这种产业势必只能覆盖那些体积巨大的太空垃圾。

像虽然报废但依旧完整的卫星,要回收会很容易。但那些直径在10厘米以下,甚至像美国“韦斯特福德计划”中那种长度不到2厘米的太空垃圾,回收起来不管是技术还是成本,都会高到人类难以承受。


近地轨道上更多的还是细小太空垃圾

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星链已成太空麻烦制造者?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马斯克被指自定规则》 【2】上观新闻·《太空垃圾暴增或致“凯斯勒综合征”》 【3】参考消息·《美俄卫星曾剧烈相撞,太空“交通”事故给地球带来危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