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上海遭遇连续多日的寒潮天气
郊区最低气温一度降到零下9℃
真·滴水成冰
今天
青浦淀山湖畔也出现了
难得一见的冰凌美景
一早,在青浦淀山湖畔,寒风裹挟着湖水,不时拍打着岸堤,溅起的水花在低温下迅速凝结,形成一道道晶莹剔透的冰凌,有的悬在栏杆绳索上,有的夹在枝叶之间,参差错落,构成了一副冬日限定美图,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北方。
虽然今天早上气温仍然低迷
但和前两天相比已不是一个Level
据@上海天气发布 消息
冷空气影响结束
今天气温开始恢复“元气”
市区徐家汇站最低气温零下0.1℃
郊区在零下6℃到0℃之间
预计今天白天
最高气温回升到9℃左右
今天午后
虽然还是有些冷嗖嗖
但阳光很好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
上海首波郁金香已浪漫绽放
徐汇区新乐路上
一老洋房前郁金香花田绽放
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围观拍照
此外
上海一些角落里同样摇曳着
新春第一波郁金香的倩影
宝庆路衡山路口的郁金香花田、
武康大楼附近的郁金香花带
也格外适合“鲜花+老建筑”同框打卡
趁着阳光大好
赶紧走出家门赏花打卡吧
毕竟
晴好天气要珍惜
连续阴雨要来了
随着暖湿气流增强
明天上海气温回升到近期高点
全天在5~13℃之间
随之而来的还有短时小雨
本周的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11~12日,以及14~15日。升温的动力也更足,明天将是近期最暖的一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5℃左右,除个别郊区徘徊在零下,大部郊区也将升至零度以上,白天最高气温可升至13℃。
周三冷空气扩散影响,气温再次小幅下降,市区最低气温在3~6℃,最高气温在9~11℃之间。新的一周晴雨转换,气温起伏,大家请及时留意天气变化。
“速冻”天气,心脑血管病高发
医生:保暖第一
这种“危险动作”千万别做
自这波降温以来,上海部分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诊量明显上升,有些情况比较危急。而在部分郊区医院,还有患者因烧炭取暖而一氧化碳中毒。
冷空气“发货”,心脑血管病“发作”。医生提醒,别小看气温波动,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而言,血压波动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建议身边可备些保心丸等“救命药”,以防不时之需。此外,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也别因取暖而做“危险动作”。
有基础疾病者,对寒潮不可掉以轻心
“从医院接诊情况看,这两天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抢救室危重患者比上个月多了近50%。”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内科医生刘显东刚刚救治完一名患者,颇为典型。
这名50多岁的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降温后没有及时做好保暖工作,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血栓形成引发脑梗,送到医院时,患者半边身体瘫痪,已无法说话。所幸家属送医及时,在排除相关禁忌症后,医生立即予以溶栓治疗,预后良好。
“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往往合并心脑血管病变,降温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刘显东告诉记者,气温骤降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度增高、心脑负荷加重,从而诱发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救治,越早越好。”他提醒,小辈要及时注意家中老人的身体情况,毕竟很多老年人“钝感力”强,疼痛阈值高,对疼痛症状并不敏感,“家属一定要警惕这种现象,多关心老人,别耽误病情。”
这波寒潮带给中老年人的冲击不小,尤其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连日来,医院已接诊多例心梗、脑梗病例,因冷空气影响,呼吸道疾病及基础性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多了很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北)副主任冯轶提醒,应对降温,头部、颈部、后背、肚脐、膝关节、双脚等六个部位要重点保暖。“很多人习惯开空调,建议室温保持在22℃至24℃即可,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建议选择在适温环境中运动,早晚尽量别出门。”
“很多人觉得开空调很干,对于有基础肺病或气道敏感的人群,可加开加湿器,不过要确保空调和加湿器滤网清洗干净。”刘显东表示,在空调房内要适当多饮水,否则体内水分减少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同样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提高警惕心,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寒潮来袭,防寒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早晚温度低,气温跌至零下,早出晚归的人更要做好保暖工作。医生建议,可借鉴“洋葱式”穿衣法,即内层为吸汗速干层、中层为保温隔热层、外层为防风防水层,实现科学的穿衣搭配。
医生同时提醒,在御寒取暖的同时,也千万别做“危险动作”。日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接诊了一对夫妻,两人在家烧炭取暖,不想因房间密闭,空气不流通,双双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不醒,十余个小时后因炭火燃尽,两人才慢慢苏醒。
“虽然患者转危为安,但因昏迷时间过长,夫妻俩均有不同程度冻伤,妻子还因左下肢屈曲缺血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目前仍在治疗中。”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蔡波介绍,此次入冬以来,一氧化碳中毒也进入高发期,急诊时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前来就诊,症状轻重不等。除了烧炭取暖外,也不乏在家火锅烧烤而导致中毒的患者。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臭,难以被人察觉,也被称作‘隐形的杀手’。”蔡波说,一旦被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会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人体缺氧,进而引发中毒症状。“开始时,可能会感到轻微头痛、眩晕,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加重,逐步陷入昏迷、抽搐,直至危及生命。”
蔡波提醒,防范一氧化碳中毒,警惕心很重要,当身处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环境中,一旦感到不适,要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家中的燃气设备也要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会泄漏出一氧化碳。
小观提醒
近期天气起伏较大
大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本文综合自:上海天气发布、上观·新民、上观·文汇
相关作者:张龙 李晨琰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皮小姐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