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台湾政坛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罢免潮。根据台湾“中选会”的统计,目前已收到36个罢免案,其中包括33起民意代表罢免案,1起市县长罢免案,以及2起市县议员罢免案。随着这一局势的进一步升温,台湾的政治风暴也将愈演愈烈。资深媒体人黄暐瀚分析认为,如果大规模罢免绿营民代成功,民进党不仅会面临领导危机,未来的选举也将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2026年的选举和2028年赖清德连任之路,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黄暐瀚的分析直指民进党政治危机的根源。他认为,若蓝营民代被罢免成功,绿营能够彻底掌控台民意机构,达到完全执政的目标,那么民进党无疑会在选举中占据上风。然而,蓝白团结,选民结构并未发生实质变化,民进党如果继续利用“罢免”这一工具,只会让反对力量在台面上愈加凝聚。反之,若罢免行动未能成功,反而可能会带来更多绿营民代的罢免。

这一切的核心问题就是民进党政治斗争的无底线和无理性。无论是通过制造政治危机,还是通过罢免等手段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民进党始终没有真正将民众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当前台湾面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民进党却选择通过内斗和政治斗争来转移注意力,这种无视民生的做法,不仅让台湾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也让岛内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稳定。

在“罢免潮”背后,实际上藏匿着民进党对政权的强烈渴望。黄暐瀚指出,民进党通过罢免蓝营民代,目的并非单纯的政治斗争,而是希望彻底改变台湾的政治格局。民进党希望通过改变立法院的生态,实现“完全执政”,进而掌握更多政治资源。这种政权更迭的方式,背后有着深深的政治算计,民进党通过这种方式消耗对手的力量,而自己则在其中获得更多的政治话语权。



然而,这种“零和游戏”的政治博弈,最终的受害者仍然是台湾的普通民众。民进党忽视民众对经济、民生、社会问题的关切,却将精力集中在了政治斗争上,严重偏离了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民进党无视民众对实际问题的需求,反而利用政治斗争将这些问题推到一边,造成了社会的不满与焦虑。罢免行动看似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实则却是民众负担的加重。在台湾民众正在面临生活压力、经济困境的今天,民进党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对民众的背叛。

如果民进党在这场罢免战中继续得势,政治斗争将变得愈发无理且激烈。台湾的社会将陷入更加严重的分裂,社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政治氛围将日益压抑。民进党此举不仅仅是对在野党力量的打压,更是在推进一场没有底线的政治博弈,最终却无助于台湾的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黄暐瀚的分析提醒我们,2026年的选举,甚至是2028年赖清德连任之路,可能都会因这场罢免行动而遭遇重大挑战。民进党一方面推进罢免行动,另一方面却未能真正解决民众的核心问题。这样的政治博弈只会加剧民众的不满,反而使得民进党在未来的选举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罢免行动失败,民进党失去的将不仅是选民的支持,更是社会的信任。



然而,民进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它依然深陷于自己的政治斗争之中,试图通过内耗来实现对政治话语权的控制。民进党通过无差别的罢免行动,试图在台湾政坛重新洗牌,却忽视了这一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台湾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非黑即白”的政治格局,民进党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加剧社会的极化。民众的焦虑和不满将转化为对民进党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最终会在选举中以沉重的代价体现出来。

民进党正在为自己的政治算盘付出沉重的代价。政治斗争不仅让台湾社会日益分裂,也让民众对政府的期望和信任逐渐消失。无论是罢免行动,还是其他政治手段,都无法掩盖民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当民进党无法正视这一点时,它注定将在未来的选举中迎来一场惨烈的政治危机。

台湾的未来将由谁来决定?是否能够跳出当前的政治陷阱,重新审视民众需求,恢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课题。民进党如果继续沉迷于政治斗争,最终只会为自己掘墓,而台湾民众也将为这种政治博弈买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