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新手爸妈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孩子的成长。从咿呀学语到迈出第一步,每个阶段都可谓充满了惊喜和感动。然而,在育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爬了,我家宝宝还只是坐着?”

“如果宝宝跳过爬行阶段,直接站立行走,会有影响吗?”


事实上,爬行不仅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更对他们的肌肉发育、协调能力、体态和大脑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01

“先爬后走”的娃,与“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啥区别?4点差距明显


经常爬行的宝宝,肌肉更有力量

爬行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宝宝调动全身肌肉来支撑自己向前移动。

当宝宝用手掌和膝盖着地爬行时,他们的上肢、腿部以及核心肌群都会得到锻炼。

相比那些直接跳过爬行阶段的孩子,爬行较多的宝宝在行走时通常更稳健,因为他们已经通过爬行锻炼了四肢的肌肉力量,具备了更好的平衡能力。

此外,爬行时肌肉运动会消耗更多热量,使得宝宝食欲更好,身体发育也会更加健康。


经常爬行的宝宝,体态更端正

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注意到,宝宝爬行时的姿势对他们的体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宝宝爬行时,他们的颈部、背部和肩膀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以维持身体的稳定性。

这种姿势不仅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还能促进脊柱的健康发育,塑造更为挺拔的体态。

相比之下,直接站立行走的宝宝可能缺少这一过程,部分孩子甚至可能因肌肉发展不足,出现走路内八字、外八字或含胸驼背的情况。

因此,适当的爬行训练,对宝宝形成良好的站姿和走姿至关重要。

爬行促进身体协调性,减少运动笨拙感

爬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移动方式,它还能够帮助宝宝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宝宝爬行时,左右两侧的手脚需要交替移动,保持平衡,这种运动模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


如果宝宝跳过爬行,直接站立行走,可能会导致身体协调性较差,甚至在运动中显得笨拙。

例如,有些孩子在跑步、跳跃或做精细动作时,容易跌倒或者动作不够灵活。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了爬行阶段所带来的全身协调训练。

爬行促进感觉统合发育,提高专注力

爬行是宝宝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接触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感官刺激。而这种刺激,对于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

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大脑左右半球是交叉控制身体的,比如左脑控制右手,右脑控制左腿。

当宝宝爬行时,他们左手和右脚会同时向前迈进,这一动作模式正好锻炼了左右脑的协调能力。

感统发育良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常能更快适应环境,学习能力更强,专注力也会更高。

相反,跳过爬行的孩子,可能在专注力和精细动作的掌握上稍显不足。因此,爬行不仅仅是身体运动,还与大脑发展息息相关。

02

家长可以如何鼓励宝宝多爬行?


了解了爬行的重要性后,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鼓励宝宝多爬行:


创造安全的爬行环境

有些家长担心地板太凉或不干净,而限制宝宝爬行,甚至直接用学步车帮助宝宝站立。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发育。家长可以铺设柔软的地垫,移走危险物品,确保宝宝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爬行。

此外,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或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小物件,让宝宝主动去探索,有助于提升爬行的积极性。

穿着要宽松舒适

过紧或过厚的衣服会影响宝宝的活动能力,限制他们的爬行动作。


因此,给宝宝选择宽松、舒适的服装,能让他们更自在地爬行。

同时,尽量让宝宝光脚爬行,增强脚底触感,促进平衡感的发展。

亲子互动,增加爬行乐趣

宝宝在爬行过程中需要鼓励和陪伴,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在地垫上爬行,或者用温和的语言鼓励宝宝,增加他们的爬行兴趣。例如,在前方放置宝宝喜欢的玩具,吸引他们主动爬过去。

如果宝宝对爬行不感兴趣,家长可以尝试和宝宝玩“爬行接力赛”或“宝宝找妈妈”等游戏,让宝宝在玩耍中锻炼爬行能力。

果妈寄语

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有的宝宝会按部就班地先爬后走,而有的宝宝可能直接跳过爬行阶段。但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看,爬行对于宝宝的肌肉力量、体态、协调能力以及感觉统合发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们可以通过创造安全的爬行环境、选择合适的服饰、增加互动游戏等方式,鼓励宝宝多爬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动话题:那么,你家宝宝是“先爬后走”还是“不爬就走”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育儿经验!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