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 」的第 1 篇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本文参加年度征文活动 [记录] 赛道。
▍声明
本文涉及医学内容,均为我自身在治疗过程中的搜索和了解,无法为你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因人而异。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
Apple Watch 等个人电子设备采集到的健康数据仅能作为日常健康监测的参考,其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与专业医疗设备相比,不能作为任何疾病的诊断依据,更不能用于判断心脏病发作等紧急医疗情况。
本文使用 DeepSeek 对写作内容进行逻辑梳理和内容润色,事实由我自己撰写,请放心阅读。
▍引言
从 2022 年开始,我断断续续收到过几次 Apple Watch 的高心率推送。直到有一次,高心率持续了大约半小时依然没有变化,我意识到不太对劲。当下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窦性心动过速。2023 年起,高心率发生的间隔变短,到几个月一次。再到后来通过心电图确诊了室上性心动过速,焦虑、害怕形影不离。2024 年终于通过手术成功和室上速说再见。恢复的过程比想象中更漫长,是一场持久战。现在换个角度看,也是趁早改掉过往不良习惯的一次好机会。
▍一、Apple Watch 像是矿洞的金丝雀
矿工将金丝雀带入矿洞以检测有毒气体。金丝雀对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一旦它们出现异常或死亡,矿工就知道矿洞内气体已达到危险水平,必须迅速撤离。在我回顾前两年生病的情况中,我很确信,Apple Watch 在我的健康中,切实的起到了「金丝雀」作用。
Apple Watch 的高心率触发机制是静息状态下,心率高于 120 次/分钟,并持续 10 分钟以上。在最初的时候,我自身感受只是短暂的心率高、胸闷,并在推送异常后的一小段时间中,自发地回到正常的感觉。因此没有过多的在意。而在 2023 年的一次高心率中,高心率的状态保持了超过半小时以上,我意识到这很不正常,立刻请假去医院做了检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液指标正常。医生开了倍他乐克,来先把心率降下来。这个药也是后来长久陪伴我的一个随身药物,用来降低过高的心率。
2022—2023 这两年中,高心率的频率越发提高了,诱发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可能是:工作突然的焦虑、没有睡好、咖啡因等各种类似的因素。也自己简单总结了下,并关注其他可能诱发高心率的因素。在咨询了医生后,了解到非常有可能是 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里不得不补充一下,什么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PSVT),是一组以突发突止为特征、发作时规则而快速的心律失常,心电图 QRS 波形态多表现为正常、RR 间期绝对规则。 心电图及临床特点 ①心率 150~250 次/min,节律规则; ②QRS 波形态与时限正常,伴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阻滞,QRS波形态异常; ③可见逆行 P′ 波,常位于 QRS 波末端(Ⅱ、Ⅲ、aVF 导联伪 s 波,aVR、V1 导联伪 r′ 波)或 ST 段、T 波上升支,QRS 波与 P′ 波关系固定; ④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性早搏触发,下传的 PR 间期显著延长。 Via:好医术
以上专业知识外,我总结下我自身体会最多的主观感受:
突发突止:突然之间,因为外界的某种刺激(可能是闷了一口气、可能是吓了一跳都有可能),心率从平时的水平,上升到 150~170 次/分钟,平躺能够降低一些,但不能解除症状。可能在半小时到几个小时后,突然恢复正常,和平时无异。
心跳加重加快:心跳明显感觉会增重,四肢无力,脸色也偏白。但没有像头晕眼花这类的症状。
▍二、乙流诱发室上速
2024 年初,在北京出差的时候,感染了乙流。当然在确诊前,先感受到的就是无力、没有胃口。当天我关注了 Apple Watch 的数据,手腕温度高于基准线 1.82 ℃,我意识到我发烧了。提前从年会上离开,回酒店休息。问题接踵而至,在专车上,一个颠簸,室上速发了。在路上赶紧打开 Apple Watch 的心电图,相较过往的「高心率」提示,这次直接显示了「房颤」。在 Apple 健康的介绍中看到过,房颤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信号。赶紧联系了在年会的同事,陪我去医院做各项检查。(在此也特别感谢这位同事!)
在服用倍他乐克后,我在医院进行了乙流相关的各项检查,并确诊了乙流。按照过往服用倍他乐克的经验,一两个小时,随着药物的缓释作用起效,应该已经恢复正常了。但这次没有。急诊医生赶紧让我去抢救室找医生处理。好在,这次在心电图上,确诊了,就是室上速。这些年的猜测终于有了具体的答案,起码我知道了,手术应该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的方式对室上速进行干预。例如:憋气后长吐气等,但都没有好转。最后医生选择使用了普罗帕酮来降低心率。大概 3 小时的时间,随着药物的作用,心率逐渐恢复到 100 以内。也是在那晚,我了解到心电图的 P 波。我自己的简单理解就是,室上速发作时心电图 P 波消失,P 波重新出现就基本恢复正常的心跳了。
另外一提,医生是不会参考 Apple Watch 或者其他任何穿戴设备的心电图数据的,医院的心电图设备通常有 12 通道的。这种设备可以同时记录 12 个导联的心电活动,包括了胸口、手腕、脚踝等的位置。而手表只测量单一手腕位置,可以理解为单通道,自然数据也没有医疗层面的价值。但是,作为日常的预警,相信通过我前面的讲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图片来源网络
这几个小时在抢救室的经历,难忘。躺在病床上,能听到周围其他抢救病人的咿呀呻吟,有病人家属难过的语气。自己似乎在这些人中是最好的情况了,还有清醒的意识。但又会觉得:怎么我就变成这样了呢?疾病对人最大的影响,除了生理上的病痛,应该就是在精神上的打击。因为这个病的缘故,我不敢剧烈运动,不敢去很远地方,不敢做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熟悉、在掌控之中。生怕一点点意外就诱发了室上速。但事与愿违,室上速就像个顽皮的小孩,它想来就会来。突然来,突然离开,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让我每天都过得很紧张。
回到家中休养,不知道是否因为普罗帕酮的药物依赖性的关系,室上速发作的间隔又缩短了,变成一周里多次发作。正巧遇上过年,家人就陪着我在医院继续去推药,一去就是 5 个小时起步。2024 年的春节,我和家人都肉眼可见的瘦了不少。那段时间读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 ,常常被他对病痛的恨所触动,但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他的母亲。她既坚强又隐忍,倒是让自己也鼓起一点勇气去面对这个病。
有一次推药,医生建议尽快安排手术,以射频消融的手段来根除室上速。我也没有想到,那天我一点紧张都没有,得知这件事,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终于这个事情要有个了断了的感觉。二月中下旬我完成了手术,过程当然有紧张、痛苦,但更多更多,是想着:明天,我终于就要和这个病再见了。
▍三、康复与身心重启
手术很顺利,出院的检查也很顺利。在病床上,我无数次会想,以后我如果有想做的事情,就尽快去做,谁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呢。当下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更加珍惜每一天了。在和同事的聊天中,我常常会感叹,现在身体好起来的日子,每一天都像「赠品」一样。
一个月在家静养后,正常回到了工作和生活中。我本来也不碰烟酒,要戒掉的也就剩咖啡、奶茶(尤其是霸王茶姬)了,近一两年都最好不碰,减少咖啡因对心脏的负担。起初的恢复还是比较顺利的,逐步增加在户外散步的量,甚至到了可以对墙打网球的程度。夏天之后,我开始大意了,或者说,又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中去了。
八月,在工作强度、和同事相处、家里老人的健康状况,都增加了我的压力,当下我自己是没有意识到的,身体比我更快的感受到这个压力。直到有一晚,我一晚没有睡着。焦虑的感觉,伴随着偏高的心跳,不断地想:是不是我要复发了。但这个感觉又和室上速发作的感觉不一样,心率保持在 100 上下,更多的是脑子停不下来的会去想各种问题,害怕各种可能性发生。第二天使用苹果的焦虑风险问卷调查,中度焦虑。当然这不能作为诊断,但能够很好的帮我记录当下我遇到的情况。(相较九月,今年的一月的数据就有明显的好转。)
经过一系列医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但并未发现器质性问题。于是,我决定转向中医寻求帮助。从 2024 年年中到年底,我几乎不间断地服用中药汤剂,疏肝理气,并结合了针灸进行治疗。同时,中医的治疗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对健康的看法。中医不仅关注疾病发生时的治疗,更注重探寻问题的根源,找到导致疾病的「因」,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问题的发生。这种整体观念和预防为主的理念,让我在数据指标外,有了新的关注点。
结合中医医生的建议,睡前静坐或者念经 30 分钟,把心思收回来,让自己安静下来。对于自己讨厌的人,讨厌的事情,要更少花精力去关注,节约自己的精力。逐渐地,我开始接触到正念、冥想等知识。在 《观呼吸》 一书中,学习如何感受气息从鼻子中进出的过程,进一步观察自己升起的各种念头,不加以评判的观察它的起落。以前 Apple Watch 上不怎么使用的「正念」app 也用起来了,在工作日午休后,用 5 分钟的正念,让自己进入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并记录当下的心情。正念在下半年,成了我在烦躁时最好的帮手,让思绪,这列狂奔的火车慢慢停下来。
在刚开始长时间冥想的初期,我选择使用了罐头冥想这个 app。刚开始正念,大家都会感受到迷茫、烦躁、思绪万千……通过罐头冥想的正念基础,有语音引导,当下应该将意念集中起来等等,不知不觉中就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正念。非常建议对正念感兴趣的你,尝试一下 10 分钟以上的正念,甚至是 30 分钟,这和 1~5 分钟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慢慢就可以不再使用这个语音的导读,改为通过 app 的触感控制呼吸的节奏,这点和正念 app 很类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可以用冥想歌单,自己去完成正念。这个过程有点像骑自行车,如果学会了,会轻松很多。
如何把生活过得平稳、规律,成为了下半年的主旋律。身体感觉好一点,有时候就有些放飞,睡得偏晚。为了改变这一个情况,我将家里的灯具,用米家调整为晚上九点半进入暗色模式,催促自己结束手里玩的、看的东西,进入到冥想、念经的准备中,尽早完成半小时的「功课」,开始准备睡觉。
另一方面是饮食和运动的调整。上半年的康复,没有增加健身的强度,营养的补充倒是完全跟上了,体重开始有些拦不住的趋势。饮食方面,避免高油高盐的食物,例如油炸的食物、腐乳、咸菜酱菜等,降低心脑血管的负担。早餐和午餐正常用餐,晚餐减量,且尽量保持全素。运动上,手术后医生就建议减少憋气,自己尝试下来以前偏好的无氧运动,器械健身会有明显的头晕。因此全面调整为有氧运动为主,在家进行 40 分钟到 1 小时的 超慢跑 ,以保持较高的心率,提升消耗为目标。搭配一些拉伸等运动。天气好的时候也会多到户外去走一走,增加日照的时间。
可喜的是,11 月以来,体重有控制住上升的趋势,并开始逐渐下降。平时的心情也可以感知的在变好,心率变异性 HRV 均值也有小幅的提升。也算是在下半年的自我调整中,取得了一些可见的小成绩。
▍四、珍惜健康的身体
在医院里,我曾听到大家各种理由:我没有空锻炼、我工作很忙、我不得不应酬,我们总把努力工作、赚钱放在非常前面的位置。健康似乎是可以透支一些的,可以缓一缓的。当真的生病躺下时,连去运动都是一种奢侈。不要到这一刻才想通:啊!原来我很久没有关注我的健康了。
看了再多 Apple Watch 如何「救人」的文章,都不如真的亲身体验过一次。感谢苹果,有 Apple Watch 和健康 app 这样的好软件,能够让普罗大众都能意识到当下身体的数据和变化,能够发现自己身体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我也不遗余力的给家人和朋友去推荐 Apple Watch,尽早地开始,具体地关注自己的健康。
2024 年的这场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王菲在春晚上那首《世界赠予我的》,大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歌词里的感情线,而我听到这句: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觉得特别感动。这一年的时间,因为这场病,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面对焦虑的出现,也更加珍惜身体好的日子、珍惜身边关心我的每一个人。
也感谢自己的心脏,每一下都在不断努力地跳动。
https://sspai.com/post/96060?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Quentin_Yu
责编:北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