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驼峰山距离市区约20公里,是整个马鞍镇乃至柯桥区海拔最高的地方,官方数据是225.9米。因其山势呈三峰耸立,形似驼峰,故得此名。古往今来,这里一直以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僧侣信徒前来探访。而位于东北冈峦最高处的青狮庵,庵堂高台山门和三重殿堂确实宏伟壮观,仿佛一只威武的狮子屹立在山顶般,俯瞰着我们这些八方来客。
据了解,这座青狮庵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于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中迭经兴废,同时见证着柯桥地区的兴衰与变迁。而驼峰书院更是培养出了不少的乡贤名人,如明万历时的刑部郎中王舜鼎、天启时的户部侍郎邢大忠等等,都曾读于驼峰书院,考中进士。
直到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青狮庵终于迎来一次大规模的重建,使得庵堂更具规模和宏伟壮观。可惜在近代,也没有逃过被拆除的命运,仅留下庵基,一度令周边的绍兴人扼腕叹息。
当然,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当地信众在原基上重新开始了青狮庵的重建工作。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不辞辛劳下,大雄宝殿、韦陀殿及厢房等主体建筑很快就在驼峰山上拔地而起。然后顺利成为当地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到2010年,青狮庵再次迎来扩建,西方三圣殿等殿堂的顺利落成,使得庵堂和香火也更加旺盛。
现在的青狮庵其实只对外开放了一半,当我穿过侧门,一股清幽之气便扑面而来。庵内的环境略显清幽,高墙之内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立即远离了尘嚣和世俗的烦恼。虽然我来的时候香客似乎较少,但这里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与安详。庵内供奉着诸佛菩萨,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祈福、许愿,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在同行的绍兴摩友的指引下,我才注意到售卖香烛的窗口,正好有一位本地大姐过来烧香,于是得知了行情:普通香五元一把。并且也只有真正打算烧香的人才能深入青狮庵的内部的殿宇。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狮庵前不仅有开阔的广场,还设有宽敞的观景台,可以远眺寺庙和山下城镇的全景,角落里标配有公厕,旁边一条小路是游客和信众上下山的捷径。据说本来还有一座亭子,现在却已经神秘消失,仅留一个多边形的底座,似乎在纪念它的曾经存在。
沿广场中间的台阶上行十几米,是间上了锁的小木屋,挂着“青狮溶洞”的牌匾,好奇地凑近窥探,里面不过是一方小水塘,水质还算清冽,个人更觉得称之为“青狮井”比较贴切。
如果体力充沛,到青狮庵后还可以沿着山路往上走,你会发现驼峰山顶原来还建有一个小广场,在这里不仅可以休憩和环顾四周风光,还能远眺到钱塘江和曹娥江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色。像我在青狮庵门口航拍的时候,就遇见两拨问路的游客,他们的目的地似乎就是这里。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作为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绍兴境内的大小寺庙其实数不胜数,如果你喜欢“跑山”,喜欢摄影,同时又喜欢打卡小众景点,那么驼峰山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要让我找点茬的话,这里最大的缺点就是山路和寺庙旁边的坟包太多了,相当影响美观和路人的心情,呵呵。
关于交通:自驾前往导航至“青狮庵”即可,路况不错,但有好几个“Z”字形急转弯,需要小心驾驶。离它最近的车站是“驼峰山”,有547路 ; 833路 ; 846路公交车能直达,但离寺庙的直线距离都有四百多米,如果走路爬山上去是有点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