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6509 字
阅读时间约:9 分钟
本文章节:
01、孩子像哪吒一样“反骨”,就是天生的恶魔吗?
02、父母要像东海龙王一样,给予孩子人生的选择权
03、若前方无路,亦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04、从《哪吒2》中得出的3个家庭教育启发
2019年,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即《哪吒1》)冲上国内票房冠军,哪吒那一句振聋发聩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燃爆了全网!
五年磨一剑,今年大年初一,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霸气回归,同样没有令人失望!
2月6日,《哪吒2》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截至2月9日18时39分,《哪吒2》票房突破80亿元人民币,实时票房数据还在持续上升中;
《哪吒2》进入全球影史TOP40,成为亚洲首部冲入全球电影票房前40的电影,也是全球首部票房超10亿美元的非好莱坞影片;
《哪吒2》就像是电影界的DeepSeek,彻底打破了美国好莱坞影片对80亿票房俱乐部的垄断!
不得不说,它的故事情节让人热血沸腾,它取得的突破和成绩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它大大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让那些整天说美国电影就是比中国好的人被啪啪打脸!谁说中国的电影和动画制作不如美国!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结合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从《哪吒》系列电影中哪吒、敖丙的成长经历,深入分析这背后的家庭教育启发。
希望能让更多父母培养出像哪吒、敖丙那样有良知、有担当、敢想敢做、能闯出一番天地的社会栋梁!
01、孩子像哪吒一样“反骨”,就是天生的恶魔吗?
电影里的哪吒是“魔丸转世”,一出生就暴戾易怒。
说得直白些,他就是老百姓说的“天生的坏种”,这是他的“命”。
大家都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太乙真人就差点想在他刚出生时打死他,以免他祸害人间。
但是,哪吒的父母偏偏不认命。尤其是哪吒的母亲,她始终认为哪吒不是别人说的妖魔鬼怪,而是无辜的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家中,哪吒父母能包容孩子的脾气和淘气,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事,用亲情滋润他;
在外面,他们及时阻止哪吒的不当行为,教他分辨是非黑白,外界误会孩子时,他们会收集证据希望还孩子一个清白;
更重要的是,他们求太乙真人收哪吒为徒,有意识地引导哪吒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我天生神力,不是因为我是妖魔,而是因为我要肩负保护百姓的重任!
也就是说,当别人、包括太乙真人都相信“宿命论”的时候,李靖夫妇相信的是“改变命运”!
孩子越是暴戾冲动,他们就越是耐心地、有智慧地积极引导,希望哪吒能成长为有正能量的人。
所以,哪吒能吼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这不是他“天生反骨”,而是来自于他父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反观在现实中,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像哪吒一样“不听话”的时候,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跟哪吒父母的真是差了太远。
有的父母非常缺乏耐心,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放任不管、视而不见,更没有积极引导的意识;
有的父母则粗暴地对孩子又打又骂,指责孩子“你就是来报仇的”、“你生下来就是个恶魔”,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
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存在很大问题。
电影里的哪吒是天生的“魔童”,这是故事情节的设定。但在现实中,其实并不存在“天生的坏种”。
孩子品行不良,横行霸道,甚至残忍犯罪,作出骇人听闻的极端行为,这都不是天生的,而主要是后天因素导致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来自于不当的家庭教育。
有些高级知识分子父母则相信“宿命论”。当孩子的表现远远达不到他们的期待时,他们一开始非常失望,几乎无法接受,但逐渐又说服自己:
这是孩子的命;这是智商上的“均值回归”。
复旦大学的哲学教授王德峰就非常典型,他有一句话很出名,“一个人到40岁,还不相信有命,此人悟性太差!”
王德峰曾公开说他的儿子在高中谈恋爱耽误了学习,高考考得很差。王德峰一开始很受打击,他自己是“学霸”,儿子却是“学渣”,他接受不了。
不过,他说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儿子身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命运,这是他的命。
王德峰这样想有利有弊。好处是他不那么难受和纠结了,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强加给儿子,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但其实,这种认知仍然是非常不理性的。他把儿子高考失利、成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命”,这导致他没有意识到要反省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更不会有意识作出改变。
如果他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理性、积极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恋爱难题,也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起高效学习状态,那他儿子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霸”。
而且,要是王德峰的儿子受到了他的影响,认为自己高考考砸就是命中注定,他儿子也会容易变得消极,进而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和积极改变的可能性。
所以,哪怕是复旦教授,他们也很有可能在家庭教育中有严重的认知局限,并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导致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而且,有些父母觉得自己非常优秀,是名校学霸,可自己的孩子却成绩平平,甚至是个“学渣”,怎么教都学不会,怎么会这样呢?
反复思考之后,他们认为不是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后天环境的问题,也不是孩子不够努力,而是所谓的“智商均值回归”定律:
如果上一代人的智商很高,其后代的智商就整体会趋向于平均值,也就是一般人的水平。
说得直白一些,这些父母认为“没办法,孩子的智商就是不如我们”,“这是自然科学规律”。
事实上,这种理解是极端错误的。
父母学习优秀、但孩子学习不优秀,这是父母没有掌握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甚至还非常偏执、自以为是,对孩子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孩子出现了学习障碍。
所以,如果父母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孩子哪哪都是问题,千万不要把这归咎于命运,而要反省自身是否存在以下的问题:
自己是否把婚姻生活过得鸡飞狗跳,让孩子长期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下成长?
自己是否遇到事情总是外归因,总是吐槽别人、抱怨社会?
自己是否非常偏执、自以为是,总是不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
自己是否未看清国际发展趋势,盲目地崇洋媚外,导致孩子的三观也出了问题?
孩子再“不争气”、再“坏”,这也不是无法改变的,父母不要一味躺平和绝望,而要赶紧行动起来,先从改变和提升自己做起,再积极引导孩子,与孩子共同改变命运!
02、父母要像东海龙王一样,给予孩子人生的选择权
《哪吒》系列电影里的另一个主角也很出彩——敖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是东海龙王的儿子,内心善良,从小被父亲寄予厚望,背负着将来要得道成仙、振兴龙族的家族重任。
在《哪吒1》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东海龙王是个大反派,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利益而偷取灵珠,作奸犯科。
可是,随着《哪吒2》深入地展开背后的故事,观众们狠狠地共情了东海龙王:
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千年,见识了太多的人间险恶,为了保全亲人,不得不向权威低头;
他冒险弄虚作假,也是想利用自己的资源和经验为儿子谋幸福、铺好路;最后事情败露了,他一己担责,哪怕自己死也想儿子活着。
虽然东海龙王的教育方式有不妥,但他确实为孩子操碎了心,这不就是典型的“中国式付出型父母”吗?
看到后来,我们根本对东海龙王恨不起来,甚至很同情他。
而且,《哪吒2》临近结尾时,东海龙王开始自我反省了,他对敖丙说: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
东海龙王意识到,他不能再总是安排孩子的人生了,他要允许孩子自己去尝试、闯荡,允许孩子试错,选择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就是以前的东海龙王。
他们深爱孩子,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竭尽全力地帮孩子铺路,谋一个美好的前程。
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并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这个安排来走,丝毫没有给予孩子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以及自主权。
他们还会反复告诉孩子:家里为了你的将来付出了那么多,你一定不能辜负了父母和家人的期待!
这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导致孩子无法接受失败,作出非常不理性的行为。
比如在《哪吒1》里,敖丙就因为想要达到父亲的期待,心生邪念,差点残忍杀害了陈塘关的百姓。
这也再次说明,孩子没有天生的好种和坏种,哪怕是“灵珠转世”,如果长期活得压抑、缺乏自主选择权,也很容易心理扭曲,危害社会。
有些父母还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把自己未竟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更加容易对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希望这些父母也要像东海龙王那样,学会自我反省,学会改变,学会适当地“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选择权,允许他们在底线之上去探索、去试错,走出自己的路。
03、若前方无路,亦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哪吒2》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台词,很多网友最喜欢下面这两处。
东海龙王斜着眼睛,脸带轻蔑地问哪吒,“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
哪吒想了想,把头一扬,说“我想试试”。
还有一处更燃。东海龙王学会了尊重孩子,于是,敖丙回到了陈塘关,选择跟哪吒携手共进。
哪吒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敖丙问,为什么?
这次是哪吒斜着眼睛,不羁地说,“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网友被这句话搞“破防”了,怀念自己年少轻狂的岁月,我也深有同感!
我也曾不知天高地厚,被人认为是“狂妄之徒”,还间接导致我考博失败了!
但我偏偏“不知天高地厚”,坚定走自己想走的路,才有了如今在精神心理领域的颠覆性发现。
当我们要走少数人走的路时,当我们所做的事情容易颠覆大众的传统认知时,我们确实需要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才能面对别人的质疑与不理解!
马斯克能成为世界首富,也不是他天生异禀,而是他敢想敢做,通过多次创业、技术创新和对未来的远见卓识逐步实现的。
马斯克经常说要带领人类移民火星,很多人也说他不知天高地厚,痴人说梦。其实,这是因为这些人达不到马斯克的认知维度,也没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更没“破框而出”的意识。
也许有人会认为哪吒的“逆天改命”是虚构的故事,那这部分人不妨去了解一下导演饺子的真实经历。
他是现实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好写照。
饺子是学医出身的,大学就读于医学名校(华西医科大学),父母又都在医院工作,毕业之后成为医务人员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但饺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并一直没有放弃。
2002年他读大三时,一名同学给他介绍了一款三维动画软件,说可以做出很棒的画面。饺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想,如果能靠爱好赚钱养活自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饺子果断转换“跑道”,毕业后就入职了广告公司,但仅1年就辞职了,靠着母亲每个月1000元的退休金,做了“啃老族”。
当时,很多人都批评他、劝他。
学医的同学和前辈说:你是学医的,不务正业学动画,将来怎么找工作呢?
动漫、电影界的人士也说:你本来是学医的,半路出家,凭什么相信你能做好动画?
“很多人说我不行,也不相信我能走太远”,但饺子偏不服气。他闭关了3年零8个月,创作出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并获得了无数奖项。
经过逐步积累,饺子才获得了一些发展机会,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后来,他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创作了《哪吒1》,《哪吒1》爆火后,他仍不忘初心,又花了5年的时间创作了《哪吒2》。
在电影制作初期,饺子也想过把《哪吒2》的特效外包给国外顶尖动画团队。可是接触后,他发现国外团队对国漫始终带有傲慢与偏见。
这就像电影里的哪吒,越是被瞧不起,越是要证明自己。这反而激起了饺子不服输的劲头,他果断放弃了与国外的合作,带领国内全行业一起完成这部作品。
《哪吒2》的爆火,离不开国内138家动漫公司的团结合作与托举,这是国内动漫一次漂亮的翻身仗,成功地证明了中国动画的实力!
正因为饺子不认命,坚持走自己要走的路,坚持做到最好,最后才缔造了票房神话,打破美国垄断,成为国人的骄傲,大大增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哪吒在电影里说的: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这句话响彻了纽约时代广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讨好别人、重复别人走的路,而是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用实力证明自己。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甚至不少所谓的专家都认为中国的科技比不上美国,想要赶上美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现在DeepSeek已经做到了,它的横空出世以及绝对的实力,直接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往,很多人都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知识才是先进的,对西方发达国家盲目崇拜,总想出国留学。
如今DeepSeek的大火,让人真真切切地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和人才教育并不输美国!
无论在哪个领域,中国都在迅速崛起,但还有很多人仍看不清“东升西降”的国际趋势,还在盲目崇洋媚外,甚至还在认为中国不可能超越美国。
这一点在知识分子中反而更加明显,他们没有意识到国际社会实际运行的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如此。他们还一味相信、盲目认可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民主、自由、平等。
他们还会削尖了脑袋把孩子送出国,让孩子定居西方发达国家,并认为这是人生最美好的结局。
但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很多人移民出国后才发现国外生活的真实面貌,非但没能如愿,还过得很不如意,狠狠地遭受了“回旋镖效应”,很痛很痛!
暴力杀妻的清华学子、谷歌工程师陈立人,他的悲剧背后就暴露出三观的问题。
有网传消息说,陈立人之前就打过妻子,妻子一气之下报了警。这严重影响到陈立人拿到美国绿卡的机会。所以他对妻子非常愤怒,认为都是她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这个消息未经证实,不知真假。但如果是真的,这说明陈立人到美国留学,并留在美国工作,很可能都是奔着拿到绿卡、成为一名美国人而去的,这可以说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那他为什么那么想成为美国人?
这很可能与他的父母有关——他们崇洋媚外,甚至有所谓的“美国梦”,寄希望于儿子去实现。
陈立人的父母原本很可能也计划在退休后,双双移民到美国。他们想象得非常美好,但陈立人暴力杀妻后,他们的美梦也终结了,还遭受到了极痛苦的回旋镖效应。
04、从《哪吒2》中得出的3个家庭教育启发
所以,希望为人父母者看完《哪吒2》之后,不要热血沸腾一下就没了,还要有意识地得出一些真正科学家庭教育方式的启发。
此图为AI生成
第一,父母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一生,要给予孩子选择权,允许孩子去试错,但要引导孩子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要求父母要引导孩子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因为如果孩子未具备高逆商,他们遇到挫折、困难、甚至犯下较大错误时,他很可能会逃避,甚至是推卸责任。
父母要引导孩子勇敢地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责任,并且从中积极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快速进行提升。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成长道路上的困难打败,甚至还能不断进步,把握好自己的一生。
第二,如果父母属于成功人士、高级知识分子等等,自身要有意识地进入“生命阶段”,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人生可以分为3个阶段——生存阶段、生活阶段、生命阶段。很多父母已经达到了生活阶段,享受了有品质的生活。
但可惜,他们远远没有意识、也没有达到追求人生意义、人生目标的生命阶段。
有些父母自己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备受人尊敬。但回到家,他们依旧过不好自己的日子,夫妻俩总是吵架,又没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看到父母不为人知、且真实的一面,他们从内心里根本就不认可父母,更加不认可父母对自己的教诲。
他们甚至会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过父母所取得的成绩。即使能像父母一样优秀,也不过是表面风光,私底下的生活还是一地鸡毛,过得一点儿都不幸福。
如果这时父母还不能进入“生命阶段”,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走出困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话,孩子非常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甚至可能走上绝路!
第三,如果孩子想走少数人走的路,只要这个赛道符合主流价值观,父母就要懂得给予支持与理解,不能盲目打击孩子。
电影中哪吒的逆天改命离不开父母的包容与鼓励;
现实中,导演饺子的成功、逆袭同样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包容。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走常规的路,是因为希望孩子能过得安稳、幸福,不要遭遇大风大浪,过得痛苦。
这个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今已经进入AI时代了,DeepSeek都横空出世了,一味循规蹈矩、追求安稳会更快被社会淘汰。
孩子想走不寻常的路,这恰恰证明孩子有更高的人生追求,有雄心壮志和进取心。父母的包容、支持以及正确的引导,有可能帮助孩子走出一条独特的路来,实现创新!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多的想法,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兴趣与未来的职业方向结合在一起,走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路!
如果能像饺子那样,靠爱好养活自己,即实现了梦想,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