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之所以能被封为后将军、关内侯,主要是因为他在定军山之战中阵斩了夏侯渊,这件事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但是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夏侯渊被杀,实际是被猪队友张郃坑了:“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夏侯渊把主力给了张郃守东面,自己带领的“轻兵”守南面,“轻兵”有不同的解释,在春秋时期指的是车兵,后来指代轻装的部队、行动迅疾的士兵,更广泛的说法是指人数少、力量弱的部队。
夏侯渊与刘备相持不下一年之久,张郃在汉中每战必败,先是被张飞打得仅剩几十人“弃马缘山而逃”,然后又被刘备打得向夏侯渊求救,结果导致夏侯渊中伏阵亡——真不知道史书为什么会写刘备诸葛亮“皆惮郃而易渊”。
夏侯渊为了救部下张郃而死,如果抛开立场不提,他的勇敢和大义都是值得尊重的,即使抛开《三国志》的记载不提,只看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我们也会发现定军山之战及相关战斗中,更值得尊重的也是夏侯渊而非黄忠,要是真凭武力对决,黄忠还真未必是夏侯渊的对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施展“激将法”时对黄忠说的那番话,起码有一半是实情:“渊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曹操倚之为西凉藩蔽:先曾屯兵长安,拒马孟起;今又屯兵汉中。操不托他人,而独托渊者,以渊有将才也。今将军虽胜张郃,未卜能胜夏侯渊。吾欲酌量着一人去荆州,替回关将军来,方可敌之。”
诸葛亮说夏侯渊于长安抗拒马超,那是给马超留面子的客气说法,实际是夏侯渊把马超打败了,连马超从地方部族(诸羌)弄来的部队也全都歼灭,所以马超才只好去汉中依附张鲁。
夏侯渊歼灭马超韩遂联军,这件事在《三国志》中有详细记载,咱们今天既然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所以还是来看小说是怎么写的:“夏侯渊大军至,马超弃城杀出,望西而逃……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夏侯渊自行安抚陇西诸州人民。”
夏侯渊当时相当于曹操的西部战区司令,如果手上没有两把刷子,知人善任的曹操不可能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在演义小说中,夏侯渊初战黄忠,是大获全胜的,而且是用计取胜:他让夏侯尚诈败诱敌,把陈式引入埋伏圈后生擒,陷入埋伏圈的蜀军大部分投降,只有少数逃回去报告,“忠慌与法正商议”。
法正的智谋,在三国时期也算顶流,有他相助,黄忠如虎添翼,而夏侯渊手下有点头脑的,也就是那个屡战屡败的张郃而已。
第二次交战,黄忠生擒了夏侯尚,双方约定走马换将,这时候就看出黄忠不讲武德了:夏侯渊按约定换人,黄忠却在背后放冷箭射伤了夏侯尚。
黄忠会射箭,夏侯渊也会,夏侯渊的箭法,可能不如黄忠,但要射陈式,应该绝对不成问题,十年前铜雀台比箭术,夏侯渊明显是赢了曹休、文聘、张郃、曹洪的:“渊骤马至界口,扭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金鼓齐鸣。”
夏侯渊比黄忠讲诚信,在箭法上也不会输给黄忠太多,单比刀法,夏侯渊也没有输:“夏侯尚比及到阵门时,被黄忠一箭,射中后心。尚带箭而回。渊大怒,骤马径取黄忠。忠正要激渊厮杀。两将交马,战到二十余合,曹营内忽然鸣金收兵。渊慌拨马而回,被忠乘势杀了一阵。”
张郃要是不鸣金收兵,夏侯渊和黄忠再打下去,谁输谁赢还真不好说:夏侯渊也是玩儿刀的,而且也会拖刀计,再加上他比黄忠年轻,持久战肯定是要占便宜的。
夏侯渊信守承诺,刀法和箭法都不错,再加上正当壮年,这四个优点加起来综合分析,公平单挑他绝不会输给黄忠,黄忠之胜,胜在诡诈:“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夏侯渊措手不及,黄忠也没有给他公平单挑的机会,显然是觉得凭实力打斗,自己未必有击败夏侯渊的把握。
我们即使仅以《三国演义》为依据,也会发现夏侯渊是被张郃坑了:黄忠用法正的“反客为主”之计,“步步为营,每营住数日,又进”,夏侯渊在黄忠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就想迎战,张郃百般阻拦,最后让黄忠在夏侯渊对面站稳了脚跟,这时候再去打,就十分困难了。
张郃在汉中屡战屡败,损失了数万人马,坑死了夏侯渊,最后居然成了曹魏硕果仅存的“名将”,连诸葛亮对他都十分头疼,这岂不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建安二十四年己亥正月,曹操最得力的臂膀之一夏侯渊在定军山之南也“伤折”,曹操实力大减,张郃居然接管了夏侯渊的部队,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升官了,您说这事儿上哪说理去?
实事求是地说,在建安二十四年前,夏侯渊的战绩远超黄忠:当年濮阳之战曹营六将两次击败吕布,夏侯渊都参加了;许褚赤膊战马超后混战中胳膊中箭,马超堵着营门马挑战,曹营诸将噤若寒蝉,气得曹操摔头盔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又是夏侯渊带着本部人马出营与马超大战。
夏侯渊与曹操有“兄弟之情”,所以打起仗来奋不顾身,这才给了黄忠偷袭得手的机会,要是凭武功对决,身强力壮且箭法不俗的夏侯渊,还真未必会输给黄忠。
夏侯渊阵亡,可以说是曹操刘备汉中之战的转折点,曹操被魏延射掉门牙,还得马超旧部庞德冲出来“救驾”,说明当时其他曹魏将领的战斗力都不怎么样——如果夏侯渊还活着,又怎会让曹操陷入险境而由降将相救?张郃等“名将”跑到哪儿去了?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操真正靠得住的,还是诸夏侯曹等本家或原本家兄弟,所以夏侯渊战死,对曹操的震撼有多大,读者诸君是可想而知的。
曹操丢了一条臂膀,又丢了两颗门牙:“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奇怪的是我们在后来并没有看到刘备孙权笑话曹操是“豁牙子”,莫非当时就已经有了镶牙技术?
曹操有没有镶牙补牙无关大局,咱们最后要问的,另外三个问题:黄忠斩杀夏侯渊是不折不扣的突然袭击,如果双方拉开阵势公平单挑,多少回合能分出胜负?夏侯渊能不能凭本事打赢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最值得尊重的是夏侯渊还是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