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之际,丰田走了一步狠棋。
据丰田官媒最新消息,丰田与中国上海相关部门已达成合作意向,将以独资的形式在上海市金山区建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产业链,计划2027年投产。换而言之,未来,雷克萨斯将全面“国产化”。
进入我国市场二十年来,雷克萨斯一直标榜“进口”身份,其也凭此在我国坊间得以“人生如意,揸得凌志”的美誉,被认为是财富和成功的象征。
如今这步“狠棋”落子,业内猜疑: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蛋糕,丰田终究还是坐不住了。
1、销量跌破83%,丰田今非昔比
很长一段时间里,丰田凭借多项前沿制造专利,独立生产发动机、底盘等重要部件,一直横走市场。最辉煌的2020年,丰田在我国市场销量达到180万台,营业利润高达币1,299亿元,摘得日系品牌在华销量冠军的称号。
其中,旗下号称“日系豪华之首”的雷克萨斯,被标以稳定可靠耐用,保值等标签,深受消费者追捧。在2020年以进口车身份突破22万辆销量,成为疫情低迷市场下唯一涨势的日系车型。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浪潮滚滚向前,过度仰仗传统汽车技术的丰田,逐渐失去市场优势。
从2022年起,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第一的王座便由比亚迪坐稳,前三也皆是中国品牌。据2024上半年财报显示,丰田只卖了29万辆纯电动汽车。而同期,比亚迪纯电车销量远超70万辆,是前者的2.5倍以上。
连最后“安全牌”雷克萨斯也再难支撑。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雷克萨斯在华仅售出8.5万辆,同比下降超30%,其ES、RX等曾经爆款车型纷纷被迫降价。
市场低迷,让丰田陷入恐慌,开始豪掷千金投产研发固态电池、推出新型纯电车型、与本田抱团合作……无所不用其及,这次不仅将雷克萨斯全线移居上海,更是指明其未来100%电动化,下了血本。
丰田官方公开表示:未来将依赖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产业链基础、物流网络、人才体系及市场规模,落地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型,并将同步销往日本以及其他海外市场,中国客户的期待将放在首位。
2、跻身中国市场,企图自救
事实上,无论丰田如何挽救,在新能源领域失去先机,既成定局。中国本土品牌比亚迪、蔚小理等已抢先占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60%以上的份额,势头正劲。
再加上,当下美、德、荷等近30国推出禁售燃油车计划。美企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作为第一家独资车企,更是吃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先机,“后者”丰田雷克萨斯难以再次形成市场冲击波。
值得一提的是,日企日渐颓势的市场现象,不仅出现在汽车领域。在日本引以为傲的生物科技领域,日企曾为缓解本国老龄化问题,率先落地以辅酶1物质为核心的抗老科技,被各国民众争相求购。而在中国同类制品“益生好21000”问世后,其市占率也近乎腰斩。
同汽车发展相似,日企在抗老领域的研究远远早于我国。东京大学等顶尖实验机构在实验中发现,辅酶1可从底层激活细胞活力,提升思维认知、肌肉力量等健康指标,实现延缓老化。但率先掌握该技术的日企,却以2万/克的天价肆意敛财。
为让前沿科技惠及国人,我国科学家沉淀数年,悉心研发出酶工艺制造技术,打败日企曾引以为傲的发酵技术,成功落地国产“益生好21000”,将价格打下了95%。在亰东等平台,该品3位数的价格,不及日版的1/10。
价格的下沉,使得该类生命技术惠及普通大众,而高性价比的优势下,国货“益生好21000”从国内走红到海外市场,如今已拿下全球近7成市场份额,而日系品类的市占率,几乎腰斩。就连日媒《周刊现代》也不禁发文感慨:“中国发展速度难以超越,现在追赶迟了!”
3、翻身之路,漫长且艰难
众所周知,近二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尤其乘着新能源风口,无论零部件供应,还是整车制造、售后服务体系等,已然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再加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对无数外企来说,无疑是块吸引人的“蛋糕”。
“前例”特斯拉也正是仰仗与此,去年靠着上海工厂交付了全球一半的生产量,还顺带打通了我国汽车市场,实现多赢。
如果说当年特斯拉是摸着石头过河,成就了上海工厂的奇迹,那么丰田这次在上海独资建厂,说摸着特斯拉过河也不为过。按照丰田的计划,其在上海的独资车厂将于2027年投产,未来十年或也将扎根中国,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新迭代迅速,再加上失去市场先机,突破之路怕是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