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高庆春,在书法界颇具声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与西泠印社的理事一职,其于篆书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在楚篆创作上独树一帜。



近期,他精心打造的篆书六条屏作品震撼亮相。这件作品尺幅宏大,单条高 240 厘米、宽 70 厘米,组合起来气势磅礴,仿若巨幅艺术珍品。作品选取了唐代李白的《庐山谣》,诗作本身字数可观,与大气的篆书相得益彰,愈发凸显出作品的宏伟壮观之感。



高庆春在创作手记中,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创作历程与心得。创作此作时,他闭关三日,于书房潜心挥毫,独自完成这一鸿篇巨制。谈及创作初衷,他直言顺应时代潮流,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极限挑战。



在构思布局方面,此次六条屏的篆书布局独具匠心。他摒弃过往常规,融入新颖元素,着重营造茂密、交织、融合且浓郁的视觉观感,力求展现楚帛书独有的楚地韵味与率真墨趣。创作全程,他始终兼顾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凭借连贯的气势,让作品呈现出大气回旋、掌控全局的视觉张力。为契合整体氛围又不失个性,他灵活处理,避免刻板模仿楚简帛书的单一形态。作品中的字,或稳如泰山,或灵动如风中柳枝,奇正相生,相映成趣。



论及对楚篆书法的理解,高庆春见解独到。他深知书法书写性的核心地位,即便楚篆自然书写,亦遵循此理,同时合理运用夸张、变形手法。楚帛书虽以圆润舒展见长,但存在诸如单薄、软弱等瑕疵,大幅书写时,他巧妙改造,像 “楚”“五”“生” 等字基本保留原形,而针对 “寻”“庐” 等字,则适度变形、夸张,确保与周边字形协调融合,营造出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



笔法运用更是高庆春的拿手好戏。塑造字形时,他既严守传统书法规则,又大胆突破。中锋、藏锋、裹锋固然关键,侧锋、露锋、逆锋乃至拖笔、颤笔、逆笔等自由笔触也运用自如,极大丰富了作品的视觉呈现,贴合现代人多元的审美追求。

细节处理与个性彰显上,他也拿捏精准。整体布局里,五屏半的正文墨色纵横、气势恢宏,末行特意留白,恰似画龙点睛,与前文浓墨重彩相互映衬,余味悠长。落款处,他采用章草笔法,融入寐叟拙趣,书写不疾不徐,如潺潺细流润泽观者心田,动静结合,韵律天成。印章使用恰到好处,不显山露水却完美融入作品。



对于楚简帛书文字的处理,高庆春自有一套。楚文字形态复杂,与大篆异同并存,甚至有讹变之字。他倾向以大篆写法替代怪异字形,不拘泥于楚篆表象,坚持运用大篆笔法书写楚篆,让篆籀笔意贯穿始终,追求超脱凡俗、返璞归真的 “遗貌取神” 之境,力求充分展现楚地的独特风韵与神采。



远观这件作品,古老的楚文字似在广阔空间跳跃,兼具动静、庄重幽默、真实梦幻、古典现代之感。黑白碰撞间,幻化出斑斓视觉,宛如悠扬乐章呼应李白诗境,于观者心间泛起涟漪。



作品问世,在书法界激起千层浪。同行纷纷前来观摩研习,年轻书法家更是将其视为准则,从中汲取灵感,探索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之道。而高庆春并未满足,依旧执着探索,深入钻研不同时期篆书风格,立志创作出更多惊世佳作,为楚篆及篆书艺术的发展拓宽道路,让古老篆书在当代重焕生机,续写辉煌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