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淮北2月9日电 (吕欢欢、王晓飞)当一家区属“顶梁柱”国企,带着项目、资金、人才资源来到乡村,和村集体共同创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2年7月,淮北市杜集区打破区域和行业壁垒,通过“国企联村”推动区属国企——天汇农业与全区3个镇、2个街道下辖村居结对共建,统筹农村土地、文化、产业等要素资源,建设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村企联建、优势叠加、集约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百莲百荷入口。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有人会问,国企与农民怎样相“联”,城市与乡村如何实现长久融合发展?
“与以往结对帮扶不同的是,国有企业不再是单向‘输血’,而是主动融入农村发展,帮助谋划项目,提升村集体‘造血’能力。”作为结对共建对象之一,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张院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宁很有“话语权”。
2022年之前,张院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更多以闲置土地的租金为主,且收入并不高。“那个时候,一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几万元,确实不多。”谢宁回忆,也就是在那年,“国企联村”模式启动,张院村开始迎接新生。
彼时,天汇农业与矿山集街道、部分村居联合成立淮北百莲百荷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拉开了杜集区创新实施“国企联村”序幕。
“杜集社区、徐庄社区、南山村、北山村、张院村等5个村居出资590万元入股,每年按照7%的收益分红,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吸纳当地4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矿山集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杜彦菲如是介绍。
依托百莲百荷景区,杜集区探索“农文旅+研学”模式,大力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康养、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休闲旅游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去年以来,游客达6万人次。
这样一来,百莲百荷景区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分红等方式,促进各村居直接增收25.7万元。
“村里有钱了,手头上富裕了,村里办事更得劲了!”
这两年,张院村又开始创新走上“村投”的路子,办起了村企——石磨面粉厂,通过引进面粉生产设备,收购本地粮食生产石磨面粉,不仅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的机会,还成功打造出一条全新的农业产业链条,在市场中闯出一片天。
村企面粉厂里订单繁忙。刘棋摄
今年,张院村又追加200万资金入股百莲百荷项目。对于一个乡村而言,拿出这样一大手笔并不容易,但谢宁用一句“值得投资,也值得期待”表达信心。
走进该项目500亩水域的景区古乐湖畔,只见挖掘机挥舞“长臂”破石掘土,工程车来回穿梭,整个施工现场井然有序。
“目前,无动力乐园项目铺设地下管网已完工,地面施工全面铺开。”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整个工程还包括垂钓、彩绘农田、民宿、游船、特色美食街等子项目,预计今年6月底建成开放,2000亩景区将全面焕新,年收益可达1000万元,进一步带动乡村抱团振兴。
景区规划图。人民网 吕欢欢摄
不止于此。以党建为引领,资源还在源源不断向农村集结,一场关于资源重构、价值共生的实验还在这里上演:由国企在乡村闲置区块投建项目,以招租、联营等方式实现部分区块二次开发,目前杜集区实施以朔西湖、天汇冷链物流和欧集牛羊屠宰场为代表的国企联村项目23个,覆盖全区20余个村。
在杜集区,国企不再“遥不可及”,乡村也不再是“孤岛”式的封闭单元。两者的碰撞,既点燃了乡村沉睡的潜力,也让国企在扎根乡土中寻获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