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供市民临时停车的路边
“宜停车”车位本是便民的设施
但也有市民反映
在日常使用中遭遇困扰
如车位感应出错、
想留言申诉找不到入口等
近日,深晚记者收到报料后展开调查
部分市民也围绕相关系统的建设提出建议
“宜停车”是很多市民临时停车的选择。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摄
离开车位还在计费
“离大谱!开一小时车到家,车位还在计费……”近日,龙岗居民文先生前往福田办事时使用了宜停车车位,不想离开车位后计费并未停止,一直持续到他到家才发来扣费通知。
更让文先生气愤的事还在后头。“收到扣费短信后我第一时间便电话联系宜停车客服,接通后等待了好长的语音提示流程,才转到人工客服流程,但响起的却是机器音,提示工作日上班时间7时30分到20时,非工作日8时到20时。”文先生表示,当时才20时07分,客服电话就打不通了。“第二天早上,7时30分后我打了几通电话依然是机器音提示,一直到7时46分才接通人工电话,沟通了我被多扣费的情况,客服记录后,又过了两三天才将多扣的费用返还。”
文先生认为,作为一项便民设施,宜停车将人工客服功能“藏”在漫长的提示音后,实在太不应该。对此,经常使用宜停车的李小姐很认同,她建议宜停车开启多样化的申诉通道。“我也曾遇到电话申诉但宜停车客服下班的情况,之后尝试通过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寻找留言申诉功能,没找到。在宜停车微信公众号上都可以缴费了,却不能在上边申诉,有点说不过去。”
外地经验值得借鉴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市民认为宜停车的系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就算宜停车的感应设备短时间内无法升级,那在系统里给用户提供更正停车情况的功能总不是难事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类似“宜停车”的路边停车位在其他城市也多有设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城市通过设置智慧停车诱导屏、高位视频设备、智能泊位机器人等新型设备,大幅提升市民路边停车体验。
智慧停车智能诱导屏直观展示道路拥堵状况及停车场余位信息,市民可通过实时显示的剩余车位数据对停车需求进行提前判断。通过设置高位视频设备,当有车辆驶入驶出时,摄像头能准确检测车辆是否停车,判断车位占用状态,并且精准识别车辆的车牌、车辆特征,自动采集违法停车信息等。智能泊位机器人则打造了“无人值守、科学管理”的智慧终端。
采访中,许多市民建议,深圳是否也可以引进更多的智慧停车技术和设备,有竞争就有动力,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车主停车体验。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编辑 | 林冬雯
— 深小晚特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