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居民来社区要求开具各式各样的证明,我们要花大量时间解释为啥不能出具,比如说无业证明、直系亲属证明、婚姻关系证明、收入证明等。现在,社区证明事项‘瘦身’,我们也有了更多精力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最近一段时间,迎泽街道青年路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吉李娜感到轻松了不少,有了更多时间在社区走访。

吉李娜的切身感受,源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的开展。近日,记者走进迎泽区的基层一线,同干部深入交流,了解到基层负担减轻了、干劲更足了,基层减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牌子该精简的精简,功能该整合的整合,证明该取消的取消……给基层干部减负,迎泽区7次召开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调度会,从为基层减牌子、减证明入手,将政策落到实处。

减基层之负,要从基层诟病之处发力。为此,迎泽区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区委社会工作部、政法委、编办及区司法局等11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走进街镇、社区,开展了全面摸底、座谈和调查,听取基层干部对于减负的意见和建议。

“走访中我们发现,繁杂的考核评比、填表留痕、证明出具、工作群信息等,大量消耗了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很多事情已明显超出基层的职责和能力。”迎泽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星星说,很多证明,社区根本无权出具,却是群众的切身需求,大量的解释工作影响了办公效率。“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厘清职责、明晰事项、建立机制、优化流程,切实为基层减负。”

在走访调研基础上,迎泽区对各类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要求出具的证明事项进行了收集、梳理、评估和上报,向群众公布《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指导目录》和《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

对居民有需求、社区(村)无法出具的证明,相关部门主动协调,优化办理流程。同时,建立《村级组织事项准入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了《社区(村)履行职责事项指导目录》和《社区(村)协助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按照省、市部署,目前,迎泽区已为基层精简18项证明事项,主要涉及金融业务相关证明。

不久前,青年路一社区的居民来到党群服务中心,提出要开具无业证明,社区干部向其出示了《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其中就包括“居民就业状况证明”。

“之前没有类似的清单,一些群众总觉得是社区‘不作为’。现在,清单非常明确,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误会的发生。”吉李娜说,社区为这位居民开具了“居住证明”,并为其复印了清单,建议这位居民拿着两样文件去办理接下来事项。“双方心里都有了谱,就更能互相理解,这个‘谱’就是精简后的清单。”

青年路一社区的变化是一个缩影。在迎泽区,基层干部普遍对减负颇有感触。郝庄镇朝阳一社区党委书记杨枫说:“以前来社区要求开房屋权属类、遗产继承类证明的居民很多,大多是银行有相关要求。现在,社区有了《涉金融证明事项取消清单(第一批)》;同时,金融机构也在开展为基层减负相关工作,基本上没有群众来社区要求开具此类证明了,我们的额外工作量减轻了很多。”

除了精简证明事项,迎泽区还对基层工作微信群开展全面清理,解散“空壳类”“功能重复类”工作群225个。同时,不再将App、小程序的注册推广纳入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考核范围。一条条务实的举措,让基层工作人员腾出更多精力为群众多办实事。

青年路一社区的18位工作人员服务着1980户居民。现在,他们有了更多时间开展精细化服务。最近,东陵里6号院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经结束。改造过程中,社区干部和网格员有更多精力深入施工现场,发现施工问题并及时纠正。正是因为与居民有了充分的沟通,大家对改造后的小区非常满意。

春节前的一段时间,解放南路一社区的工作人员腾出了大量时间,将保障居民供暖作为重点工作。对于供暖有问题的住户,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联系热力站、物业公司,做好协调工作。同时,对每个反映供暖问题的住户都做好记录,解决问题后销账,实行闭环服务。相比之前,社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在并州路三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了冬季安全敲门行动,入户宣传安全知识。“工作中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我们确实感觉到时间更加充裕了。现在,我们社区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服务’,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并州路三社区党委书记刘芳说,元旦前后,社区组织了“巧手腌泡菜”“非遗文化展活力”“红绳绕指编织平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联系驻地医疗机构定期为居民开展健康义诊,她也和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了熟人。

为基层减负,做“减法”只是方式,落脚点要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提升上。迎泽区将在为基层减负赋能上持续发力,减出实效,激发活力,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放手干事,一心一意抓落实,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推动发展上、用在服务群众上。记者 王 勇

来源:太原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