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大吉
在吕梁离石的黄土高原上
石州剪纸如同一幅流动的民间史诗
以其粗犷质朴的线条和深邃的文化寓意
诉说着千年民俗记忆
作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级传承人,刘晋林用四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让传统剪纸从乡野窗棂跃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2025年新春,剪纸艺术家刘晋林以生肖蛇为核心元素,创作了一系列融合传统技艺与创新美感的剪纸作品,为佳节增添文化意蕴与艺术活力。其创作不仅体现了非遗传承的匠心,更通过多元符号与地域特色传递新春祝福。
刘晋林的剪纸生涯始于家族传承。自幼受祖母剪纸技艺的熏陶,她耳濡目染间掌握了“一剪成形”的绝技。石州剪纸以夸张的造型、生动的民俗题材闻名,如“抓髻娃娃”“蛇盘兔”等图腾,既承载着祈福纳祥的古老寓意,也记录着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图景。刘晋林的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纹样的精髓,更融入了对乡土生活的细腻观察,形成了粗犷中见灵动的独特风格。
2011年,刘晋林被认定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她深知,非遗的存续需扎根民间、服务生活。为此,她常年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公益教学。2023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她在滨河街道城东社区举办剪纸活动,带领妇女们从生疏到熟练,剪出“巾帼心向党”等主题作品,既传递了传统文化,也凝聚了社区精神。2024年国庆前夕,她又在七里滩社区策划“纸艺传爱 献礼祖国”活动,指导居民创作红色主题剪纸,将爱国情怀融入镂空艺术,让剪纸成为传递时代精神的载体。她创作的《吕梁精神》系列剪纸,以革命历史场景和英雄人物为主题,被纳入红色教育基地展览,赋予剪纸新的叙事功能,成为吕梁文化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非遗的根在民间,魂在创新。”刘晋林始终以传承为己任。她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吕梁学院开设课程,将剪纸技艺融入美育教育,培育新一代文化守护者。
她的故事印证:传统技艺的活力,既在于对根脉的坚守,更在于与时代的共鸣。正如石州剪纸的镂空纹样,唯有透进时代的光,方能照见千年文明的前路。
来源:离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