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今年春节,中国海警一如既往地在南海破浪前行,践行着守好祖国南大门的铮铮誓言。民间有句流行语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在负重前行、守护万家灯火。”而在新春佳节,我们更清楚这句话的分量。



图片2:东门舰海警执法员手持灯笼等拍照。(中国海警局提供)



图片1: 春节期间,东门舰海警执法员加强瞭望。 (中国海警局提供)

为了守卫脚下这片美丽富饶的“祖宗海”,中国海警执法员离家千百里,舍小家之团圆,成就万家之团圆。在这些忠诚的海疆卫士心中,南海和舰艇早已是另一个值得用一生守护的家。在这里过年,是一份荣誉,更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春节期间,中国海警局直属第五局东门舰在南沙海域巡航值守,舰上的海警执法员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别样且意义非凡的海上春节故事。
大扫除、理发、包饺子,谁有本领谁就使
除夕当天一大早,东门舰舱内就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大家不是忙着玩乐,而是自发拿起扫帚拖把、贴起对联,打扫和装扮这个共同的家。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东门舰上生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那“同舟共济”再贴切不过——大家就像亲兄弟一样相处,谁有本领谁就使,少有人会在乎谁付出得更多。
过年理发便是最好的例子。在年前,每名执法员都会把头发理得精神十足,而这离不开舰上几位“理发师”始终不求回报的付出。王志龙的剪发手艺好,十分“抢手”,今年很多人的新年发型均出自他之手。只要你喊上一句“志龙,帮我理个发”,他就会毫无怨言地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你仔细修剪。“这活儿总得有人去做,付出都是相互的。”他从2019年开始跟着视频学剪发技艺,而舰上的同志平均两三周就要理一次发,这6年来他为人义务理发的次数已不计其数。他却说:“没事的,这也是种乐趣和享受。”
这样的奉献精神在海警舰上随处可见。除夕当天下午,几位平日手巧擅厨的同志主动张罗起包饺子的活儿,不一会儿,包饺子的队伍就几乎挤满了整个餐厅。和往常一样,这些饺子有的“漂亮”,有的“造型独特”,有的甚至“炸开了花”,但没人会介意,只会在吃的时候夸一句:“真香!”而在平时的每个周末,东门舰都会开展包包子、做馅饼的活动,没有指定谁来做这份活儿,但每一次都“战果累累”。
吃年夜饭、办晚会、送祝福,年味一点也不少
岁末年初,是南海海域一年中海况最差的时候,今年的春节依旧是一个“摇摇晃晃”的节日。幸运的是,久经考验的海警执法员早已熟悉了这片蓝色疆土,再大的风浪和孤独都耐得住。
东门舰上还有一批刚加入海警队伍的新生力量,这也是他们首次在海上过新年。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年轻人适应力极强,不仅扛得住晕船,而且总是抢着干活儿,争着学习。“以前听人说起美丽的南海和舰艇生活,会心生好奇,如今真正融入海警大家庭,更感受到这份事业的不易,也更让我想干好它。”作为新人,龚金波被“照顾”得很好,常被大家拉着聊天谈心、闲话家常。东门舰上的同志总说,想家了就说出来、打个电话,累了就喊出来。
“第一次离家在外过年,要让新同志在东门舰上找到家的感觉。”东门舰政委严鲲鹏说,舰艇就是一个大家庭,舰领导是家长,带着一群兄弟好好生活、认真做事。虽然舰上的活动空间和条件有限,但年味一点也不少。除了包饺子、贴对联等年俗活动外,东门舰还策划了一系列兼具趣味性和海警特色的比赛,如搬灭火器赛跑以及“东门好声音”歌唱比赛等。
火锅是东门舰过节的传统美食项目。除夕晚,大家围坐在一起,热气从头顶散开,如家庭聚会那样温馨。哪怕锅里涮的蔬菜不是那么新鲜,并且还要不时扶着锅碗瓢盆,防止火锅汤因船太摇晃而洒在地上,但同志们还是吃得酣畅淋漓。年夜饭罢,东门舰开始上演自己的“海上春晚”——虽然只是常见的歌曲表演,但当你身处其中,无法不被他们的凝聚力所感染,无法不为他们的战友情而感动。
一位执法员在唱歌时破了音,观众哈哈一笑,紧接着就是约定了好了似的、近乎震耳欲聋的叫好声;做游戏被抽到上台表演的同志就算不会唱歌,也绝不扭捏,扯着嗓子喊,台下的掌声丝毫不会吝啬。这是一群平日里抱团取暖、关键时并肩战斗的热血男儿,如果你走进这个集体,就会坚定地相信,那些晚会的掌声来自诚挚的内心,那是共历风雨后友谊的回响。
什么样的新年祝福最让人铭记?在海警舰上,没有手机群发的祝福,而是做6个俯卧撑、6个仰卧起坐、6个单杠,祝你新年“666”;是在凌晨交接班时的那句,“兄弟,新年快乐,我多值会儿吧”。
如今,中国海警舰的吨位越来越大,舰上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妈,你看我们的年夜饭,我们的茶话会。”南海上的春节样样都有,海警们以此为骄傲,他们真切感受到,在南海过年,就像在家里过年。 在南海过年成了习惯
对于许多“资历较深”的海警执法员来说,在海上过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些退任的老班长,即使回到陆地,也会经常怀念在南海的日子。有执法员对记者吐露心声说,2023年在岸上过节,看不见这片全心守护的蓝海,心里反而觉得不踏实。在过去5年里,东门舰在南海度过了4个春节,每年平均近半时间都扬帆于海上。
“当海警,就不能有‘节日情结’。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清楚它的神圣性,任务永远要摆在节日面前。”在东门舰,党员、骨干总是冲在最前面。除夕夜的值班工作,干部们会主动揽过来,让年轻一些的执法员多放松一会。
为了绝对的忠诚与担当,每次出任务前,海警执法员都不会告诉家人自己去哪,什么时候回来,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我要出发了,别担心”。在执行上一轮任务时,东门舰在海上坚守了100多天,长期没有信号,蔬菜不再新鲜,发黄的洗澡水流到嘴里都是咸的……但没有一个人有任何怨言。“国家和职责要求的,我们定会坚守。”
尽管几乎舰上的每个人都会告诉记者,海警的家属十分理解和支持海警事业,令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奉献在南海最前沿,但每当他们提到父母、伴侣和孩子时,声音总会放缓、变得低沉,表情甚至有些动容。有的说:“父母都已经习惯了没有我的春节,但我也日渐发现他们老了很多。”
海警是一支年轻化的队伍,不少执法员刚成婚没几天就远赴南海戍守边疆,还有很多执法员错过了妻子的生产、孩子的成长……海警执法员祝明才的儿子今年4岁半,他告诉记者:“妻子会给儿子讲我的故事,他会指着电视新闻说‘爸爸是海警,在保护我们’。”另一位执法员施威名的手机里存满了女儿的视频和照片,他经常对着手机“傻笑”。
“确保祖国南大门的安全,才能确保全国人民安心过年”
1月28日夜里,当钟表的数字跳到零点,东门舰上爆发出一阵欢呼,“新年好”的祝福声响彻在祖国南端的天空。短暂的庆祝后,依旧回归一片安静,只听得见机器的轰鸣和舰艏划破浪涌的声音。值班人员坚守在各自的站位,休班人员养精蓄锐,等待着下一次站岗。
中国海警需时刻守卫在维权执法第一线,因此舰艇上的新年不仅要有年味,更要“守卫”。在东门舰,每时每刻都有执法员在岗值班,“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舰长陈建华说,确保祖国南大门的安全,才能确保全国人民安心过年。
东门舰的阅览室里陈列着许多研究南海问题的书籍,有些已经被翻阅得破旧,上面划满了不同颜色的波浪线和着重符号。海警执法员还会在网上追踪国际时事,特别关心南海局势的发展和走向。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海警维权斗争的事迹和相关视频画面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使许多海警执法员深受鼓舞,士气高涨。在驾驶室,有的执法员常会望着海图出了神,他们眼中这片蓝色疆土,定将有一日回归平静。
“每一次出发都能平安返航”
中国海警是一支热血的队伍,每有训练,人人都冲锋在前。“执行危险任务时,我会二话不说请缨第一个上小艇。这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时候,更是报效祖国的时候。”海警执法员宋大鹏说,舰上的兄弟都有一腔建功立业的热血,最不怕的就是吃苦,这些吃的苦也都是值得“炫耀”的。
在电路检修时,电工班长李腾腾要半蹲在超过40摄氏度的密闭空间,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噪音,从密密麻麻的线路中寻找故障点,有时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凭着在舰艇上积累的经验,李腾腾已经在多份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篇论文,并且还创新地设计了一款用于快速抢修电路的便携式电路装置。如今他正在着手绘制该装置的设计图纸,新年的一大目标就是取得发明专利。“干活要有创新,自己学透了,才能带着大家一起学,更好地服务舰艇。”李腾腾说。
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在采访中,《环球时报》记者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记者,我们舰能上新闻吗?”这看似是一句打趣的话,实际上承载了海警们自甘冲锋一线、愿为祖国建功的宏伟抱负。早在今年1月初,东门舰就拍摄好了给全国人民送祝福的拜年视频,最终在中国海警发布的视频合集中亮相。“你看,这是我们舰!”除夕晚,东门舰的执法员纷纷把视频转发到朋友圈,脸上满是自豪。
春节前夕,《环球时报》记者向东门舰上的多位海警执法员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新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超过一大半人的回答都与海警事业相关。有人说,希望南海能够少一些风浪;还有人说,要进一步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圆满完成每一次维权任务。
作为我国边海空防事业的关键一环,中国海警承担着日益重大的职责和使命。本轮任务结束后,东门舰将返航归建,投入到新一阶段的训练中。在除夕晚会上,东门舰政委严鲲鹏告诉全体执法员:“新年最大的愿望是中国海警每一次出发都能平安返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