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下卷 瘟毒吐泻转筋说
上吐下泻转筋一症,古人立名曰霍乱,宋朝太医院立方,名曰局方,立藿香正气散以治之。以邪气伤正气之病,反用攻伐正气之药,岂不愧大医之名!
至我朝道光元年,岁次辛巳,瘟毒流行,病吐泻转筋者数省,京都尤甚,伤人过多,贫不能葬埋者,国家发帑施棺,月余之间,费数十万金。彼时业医者,有用参术姜附见效者,便言阴寒;有用芩连栀柏见效者,则云毒火。
余曰:非也,不分男女老少,众人同病,乃瘟毒也。
或曰:既是瘟毒,姜附熬,芩连凉,皆有见效者,何也?
余曰:芩连效在初病人壮毒胜时,姜附效在毒败人弱气衰时。
又曰,有芩连姜附服之不效,而反有害者,何也?
余曰:试看针刺而愈者,所流尽是黑紫血,岂不是瘟毒烧炼?
瘟毒自口鼻入气管,自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水不得出,故上吐下泻。初得,用针刺其胳膊肘里弯处血管,流紫黑血,毒随血出而愈。
或曰:所刺是何穴?
诸明白指示。
余曰:余虽善针,不必论,是穴名曰尺泽。人气管周身贯通,血管周身亦贯通,尺泽左右四、五根血管,刺之皆出血,皆可愈;尺泽上下,刺之亦可愈。
总之,用针所刺而愈,皆风火气有余之症;不足之症,愈针愈坏,此针灸家隐讳不肯言也。仓卒之时,用针刺,取其捷便也。一面针刺,一面以解毒活血汤治之,活其血,解其毒,未有不一药而愈者。但此症得之最速,伤元气最快,一半日可伤生。若吐泻一、两时后,或半日后,一见腿抽,便是腿上气少;一见胳膊抽,便是胳膊上气少。如见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如冰,谩言凉药有害,即余所立解毒活血汤,亦有过无功。此时无论舌干口燥,大渴饮冷,一时饮水数碗,放心用姜附回阳汤,一付可夺命。此法非浅医所能知也。
解毒活血汤
连翘二钱 葛根二钱 柴胡三钱 当归二钱
生地五钱 赤芍三钱 桃仁八钱研 红花五钱
枳壳一钱 甘草二钱
水煎服。
【方歌】
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
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
此方谓初得吐泻而言,若见汗多、肢冷、眼塌,不可用。
急救回阳汤
若吐泻一见转筋、身凉、汗多,非此方不可,莫畏病人大渴饮冷不敢用。
党参八钱 附子八钱大片 干姜四钱 白术四钱
甘草三钱 桃仁二钱研 红花二钱
【方歌】
急救回阳参附姜,温中术草桃红方,
见真胆雄能夺命,虽有桃红气无伤。
解毒活血汤与急救回阳汤,两方界限分清,未有不应手而愈者。慎之!慎之!
论抽风不是风
夫抽风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个人错治,乃古方误人。古人不止论病立方误人,立病名曰抽风,风之一字,尤其误人。
又因此症多半由伤寒、瘟病,或痘疹、吐泄等症,病久而抽,则名曰慢惊风。慢惊风三字,相连立名,更为可笑,不但文义不通,亦未细察病源。若真是风,风之中人,必由皮肤入经络,亦必有由表入里之症可查。既查无外感之表症,古人何得着书立方,总言是风?
其所以言风者,因见其病发作之时,项背反张,两目天吊,口噤不开,口流涎沫,咽喉痰声,昏沉不省人事,以为中风无疑。殊不知项背反张,四肢抽搐,手足握固,乃气虚不固肢体也;两目天吊,口噤不开,乃气虚不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气应不固津液也;咽喉往来痰声,非痰也,乃气虚不归原也,如不明此理,试看高年人,久病寿终时,或项强身重,或露睛天吊,或牙紧流涎,或痰声拽锯,或冷汗淋漓,一派气脱之症,明明显露。
以抽风之两目吊、口味流涎,痰声拽锯,互相参看,则抽风之症,气虚无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以一气虚血瘀之症,反用散风清火之方,安得不错?
服散风药,无风服之则散气;服清火药,无火服之则血凝。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气散血亡,岂能望主!
溯本穷源,非死于医,乃死于著书者之手。
每见业小儿科阅历多者,绝不误人,因抽风古方不效,见抽风则弃而不治。亦有高手,看小儿现在之症,知将来必抽风,虽无方调治,亦必告知病家:此病恐将来抽风。何以知其将来必抽风?
凡将欲抽风之前,必先见抽风之症,如见顶门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摇舌、不能啼哭、哭无眼泪、鼻孔煽动、咽喉痰声、头低不抬、口噤无声、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高如碗、喘急气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绿色、腹内空呜、下泄上嗽、肌肉跳动,俱是抽风之兆,前二十症不必全见,但见一、二症,则知将来必抽。其中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并所用之方,皆开列于后。若露睛天吊、不食不哭、痰呜气喘,病虽沉重,乃可抬之症;若天庭灰色、肾子上缩、或脉微细、或脉全无,外形虽轻,乃不治之症。
可保立苏汤
此方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人气虚,口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黄芪二两五钱生 党参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二钱 当归二饯 白芍二饯 枣仁三钱炒
山萸一钱 枸杞子二钱 故纸一钱 核桃一个连皮打碎
水煎服。
此方分两,指四岁小儿而言。若两岁,分两可以减半。若一岁,分两可用三分之一,若两、三个月,分两可用四分之一。又不必拘于付数,余治此症,一日之间,常有用两、三付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遂不服药,必多服数付,气足方妥。
【方歌】
可保立苏故纸枣,术归芍药参芪草,
山萸枸杞水煎服,一个核桃带壳捣。
来源:王清任《医林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