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与陈建铭老师约定的采访地,与众不同的地点映入记者眼帘。穿过两侧种满水杉的小路,记者走进了一间“别有洞天”的平房,从防护眼镜到灭火设备,各类安全器材一应俱全,甚至不乏全套VR设备。这是陈老师最“值得好好说道”的实验室安全实训中心——这里诠释着他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育的创新理念。作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保障实验室安全。
个人简介
陈建铭,中共党员,硕士,现任上海大学实验室管理科科长及特种设备科科长。自2022年起,担任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实验室安全与管理)专家;连续三年获上海大学工作突出贡献奖,2023年获上海大学管理创新服务奖二等奖,2024年获上海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中仪协会第三届实验室建设与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奖。
久久为功,厚积薄发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然而,实验室中常涉及化学品、生物材料、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高风险因素,若管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师生安全,影响教学科研秩序。因此,实验室安全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上海大学始终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面对全校范围内1600余间的实验室,陈建铭老师一方面与同事们加快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压实“学校—学院—实验室”的三级责任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另一方面,加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期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效能。“自2020年起,我们便着手打造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平台——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功能全面,涵盖了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化学品及危险源管理、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等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陈建铭老师介绍道。在信息化平台的助力下,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实验室隐患的闭环管理也得以落实到位,确保每一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控和及时处理。
近年来,陈建铭老师开始了实验室安全长效机制和攻坚项目的研究。他和团队参与上海市实验室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开发实验室安全课程,创新实验室安全教育形式,为推动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贡献力量。
久久为功,厚积薄发。2024年11月,陈建铭老师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荣获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实验室建设与安全分会颁发的,第三届实验室建设与安全工作先进评选活动先进个人二等奖,这也是首次有上海高校的教职工获奖。对此,他表示,“获奖不仅是对我个人成绩的认可,更是对上海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高度肯定。”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在陈建铭老师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他最为深刻的体会便是人们的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理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即便是面对一般的实验室突发状况,现场人员有时也会因为缺乏经验而惊慌失措,甚至因处置失当而让事态升级。“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应该成为常态,师生要经常性地通过安全课程、应急演练等方式,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如配备通风橱、消防器材、应急喷淋装置等,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可控。”
为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操作技能,陈建铭老师及其团队积极推动学校建设实验室安全实训中心。当前,国内拥有此类实训中心的高校还较少,该中心能让师生在馆内亲身实践急救、灭火等多项技能,并接受安全设备的使用培训。凭借这一项目,他荣获了上海市教委实验室安全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
“安全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理论知识。”陈建铭老师更专注于推广实验室安全知识、开设安全课程和组织安全考试。“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唯有与实践相结合方能彰显其真正价值。近年来,陈建铭老师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安全教育体系,他称其为“立体式安全教育”。他希望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为此,他与校内多个学院联合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将实训中心的实践功能融入课程体系,每学期安排固定课时,让学生在中心进行实战演练。此外,他还在部分学院设立了体验空间,利用学院的实验室安全设施进行现场教学,助力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应急技能。“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是陈建铭开展安全教育的追求,“未来我们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好实训中心,使其惠及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专心做事,剩下的交给时间”
由美国安全工程师赫伯特·威廉·海恩里希提出的“海恩里希法则”指出:在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通常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事件或隐患存在。它提醒人们,重大事故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的小问题积累而成。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小问题,可以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陈建铭老师觉得,法则是前人对无数经验的总结,他能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每一项检查、每一次宣讲,都力求消弭隐患、削减风险,防患于未然。
“专心做事,剩下的交给时间。”这是陈建铭老师的座右铭,也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安全工作压力大、琐事多,在许多人眼里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然而,陈建铭老师却深感自豪。自工作起步至今,他亲眼见证师生们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日益增强,“自己的工作确有成效,是比获任何奖项都更具成就感的事情。”他说道。
除了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陈建铭老师还身兼数职。2024年,上海大学成立了特种设备科,陈建铭老师担任科长,负责管理全校电梯、中央空调机组、实验室气瓶等设备。面对这一领域,陈老师和搭档都是初学者,他们迎难而上,在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同时,深入了解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政策、梳理学校所有特种设备清单、修订管理方案,“工作量很大,”陈建铭老师坦言,“不过,我们办公室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哦!”从无到有、逐步摸索,办公室的灯光亮到深夜是常有的事,“许多事情做多了,时间久了,自然就得心应手。”
陈建铭老师始终坚守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用实干作为彰显年轻干部的责任担当。他深知,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教育深入人心,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科研环境。正如他常说的那样:“专心做事,剩下的交给时间。”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