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节,虽已悄然过去,但那份浓浓的年味,依旧让人回味无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出生于沂蒙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那时的年味就像一坛深埋地下的老酒,岁月越久,味道越醇厚,回味越绵长。
对我而言,年味的序曲总是随着学校寒假的开启而奏响。记得每年寒假前夕,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边布置着假期作业,一边叮咛着安全事项。而我的心早已飘出了窗外,飞向那个鞭炮轰鸣、笑语盈盈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声一响,年味便随着寒风飘进了村庄。那时候的农村,放鞭炮是过年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挂长长的鞭炮,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清晨点燃,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而对我们这些半大小子来说,放鞭炮的乐趣可不止听响那么简单。我们会拿出攒了许久的五毛钱,买上一串“小豆炸”,小心翼翼地拆开放进纸盒子里,再点上一根香将“小豆炸”点燃后快速扔出去,听见空中“啪”的一声脆响,那份纯真的快乐,至今仍让我沉醉不已。抢哑炮更是乐事一桩,每当鞭炮响过,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像一群小猎豹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寻找那些未响的哑炮。有时候,为了一个哑炮,我们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欢声笑语中分享这份意外的“宝藏”。剥开哑炮,收集里面的火药,放在一起点燃后能绽放出绚烂的火花,胆大的伙伴会剥开鞭炮头,点燃后呲花,再用石块砸响,美其名曰“先礼后兵”。
春节期间,村里的高跷和秧歌表演更是我们翘首以盼的盛事。那些身着彩衣的演员们,脚踏高高的木跷,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如同凌空漫步,引来阵阵喝彩。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本家的三叔也参与其中,他扮演的猪八戒憨态可掬,滑稽的动作、夸张的表情逗得我们捧腹大笑,连平时不苟言笑的爷爷奶奶也被逗得开怀大笑。三叔的猪八戒形象,成了我童年春节记忆中抹不去的画面,每当忆起那段时光,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踩高跷时摇摇摆摆的身影,以及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
走亲访友也是过年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每到一家,长辈们都会热情地端出准备好的年货,花生、瓜子、糖果,还有自家做的炸丸子、猪头肉冻等美味佳肴。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在舅舅家吃到的蘑菇炒肉。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蘑菇是稀缺食材,平时难得一见。但过年时,舅舅特意买了蘑菇和猪肉一起炒制,那浓郁的香气、鲜美的味道,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和满足。
年集也是我们最为期待的日子之一。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年货琳琅满目。我和姐姐手拉手穿梭在人群中,挑选着我们心仪的年货。那一年,姐姐看上了一束鲜艳夺目的塑料花,虽然知道它们并非真花,但那美丽和喜庆却深深吸引了我们。于是,我们买下了那束塑料花,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插在瓶子里摆在堂屋,为家里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那束塑料花,成了我和姐姐共同的美好回忆,每当提起,心中总是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春节期间如果恰逢下雪,雪地便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们的乐园。我们会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戴上帽子手套,跑到外面扫雪、堆雪人、打雪仗。那时的我们在雪地里奔跑嬉戏,全然不顾寒冷。堆雪人时,我们会分工合作,有的滚雪球做身体,有的找木棒做手臂,还有的找来小石块或半拉胡萝卜做眼睛和嘴巴。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雪人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女孩子还会把夏天的遮阳帽戴在雪人头上,或找个红色的围巾围在雪人脖子上,那份喜悦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过年期间,爸爸的学生们也会来家里拜年。有一年,一位学生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他说:“农民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就要好好学习。”这句话虽然简单直白,却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懵懂的心灵。从那时起,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后来也如愿考上了大学,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2009年,我踏上了前往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的支教之旅,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在中国春节文化周的活动中,我演唱了《故乡的云》这首满载思乡之情的歌曲,以此寄托我对祖国与家乡的思念。随着悠扬的旋律缓缓流淌,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穿越了千山万水,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无国界”的真谛。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不论是远离故土的华人华侨,还是热情洋溢的肯尼亚朋友,都被这首歌曲深深打动,沉浸在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之中。他们通过这首歌曲,不仅领略到了中国人对故乡那份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更被中国歌曲的独特韵味所折服,心中种下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回国后每逢春节假期,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带着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年味。夜深人静之时,春节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鞭炮声声中的欢笑、高跷秧歌的欢快节奏、走亲访友间的温情传递、年集上的塑料花、堆雪人的纯真乐趣,以及身处异国他乡时对家乡无尽的思念……这些珍贵的片段串联起我数十载的春节时光,也深深扎根于我对家的深深眷恋之中。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但我心中那份对家的思念和对年的期盼却历久弥新。我深知无论身在何处,那份关于年的记忆和情感,都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越回味越悠长。
(大众新闻通讯员 贾丙波 策划:申红 王菁华 吴永功 统筹:李忠运 梁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