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新再来一次,马哈还会选择进入顶级豪门之家吗,亦或者是选择一个普通的家庭?
出生就手握“大女主”的剧本,不仅投胎投的好,婚姻是第二次投胎,她更是活成了所有人期待的样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
从公主、到王妃、再到众人嫌,马哈到底干了什么?
一条内裤顶北京一套豪华别墅,沙特国王都养不起的女人,本可以声名鹊起,将自己的人生书写成传奇,可一步错步步错,变成了笑话。
纵观马哈的前半生,真可谓是让人羡慕又心疼。
有钱又如何,有颜又如何,原生家庭沉甸甸的爱,亲手毁掉了她的未来。
我们经常说,有些人刚刚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
恰好马哈就是这样,作为“沙特公主”,从小她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深得父母的疼爱,无忧无虑。
毫不夸张的来讲,生活中的用品,一应俱全都是最好的。
记事那刻起,老父亲就想要将最好的一切,给与自己的掌上明珠。
该说不说,马哈真的好命,不仅生的好,容貌也是整个王室家族里,数一数二的出众。
所以不管走在哪里,夸赞的声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人们总是会被她,情不自禁的吸引。
按理来讲,赢在了起跑线的马哈,只要被好好栽培,必然可以闯荡出一片天。
可原生家庭沉甸甸的爱,不知不觉间,摧毁众人的期盼。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注重于对子女的教育,毕竟社会现实,只有掌握立足之本,才可以真正的实现独立。
但马哈从未感受过生活的压力,反而是年纪尚小,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
仰仗着父亲的钱袋子,她各种买买买,奔波各种奢侈品。
对此,马哈的家人,完全是无视的姿态。
因为对于王室成员而言,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才能激发出赚钱的欲望。
事实上,所有人都经历了这个过程。
有人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别人的经商之道产生了好奇,各种资源的加持下,实现了财富自由,感受到了自给自足的快乐。
虽然不缺钱,可成功那刻的喜悦,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
当然,也有人在消费的过程中,逐渐的迷失了自我,愈发的堕落。
但仅仅只是一个阶段,走进婚姻后,肩膀上的责任和重担,悄无声息的到来,一些偏离正轨的人,也会认真的审视生活。
偏偏马哈成为了例外,父母的宠溺下,温水煮青蛙效应,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本手握一把王炸,能打出春天的她,下场令人惋惜又心疼。
那么问题来了,衣食无忧的马哈,原生家庭优渥,生活一帆风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觉得,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马哈的悲剧,除了她自身的不作为外,周遭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尚未成年之前,马哈的认知里,钱就是冰冷的数字。
只要是她喜欢的东西,基本上都要搬回家,对此父母完全是默许的姿态。
因为王室成员需要这样的“体面”,殊不知,这样的溺爱,使得其虚荣心,一点一点的滋生,逐渐的失控。
其实很多时候,马哈逛街并不是真的想要购买,仅仅只是闲来无事消遣。
可商家们各种阿谀奉承下,“王室公主”这个标签,使得她飘飘然,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这位白富美选择了买单。
拎着东西出门的时候,别人羡慕的眼光,周遭人的恭恭敬敬,都让马哈心情大好。
虽然她很明白,这些人的恭维,都是为了求着自己消费。
但马哈甘之如饴,非常享受这种高高在上,被人阿谀奉承的姿态。
日积月累下,她盛名在外。
有些时候,即便是不想买,为了面子也不得不购买。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哈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多岁的纳伊夫,成为了“沙特王妃”。
一时之间不少人夸赞,她真的太好命。
不仅生的好,而且嫁的更是好,这就是享福的命。
可马哈面对这一切,完全是漫不经心的姿态,结婚之后的她,依然是沉迷于买买买,闲来无事就外出消费。
与这位王妃而言,自己外出购物,也是在帮助别人。
殊不知,豪宅之中琳琅满目的物品,有些连包装都没有打开,就放在角落里面落灰,本身就是一种挥霍。
但自始至终,对于金钱马哈都没有认知。
没结婚之前,她的消费都是父母买单,结婚之后,丈夫纳伊夫完成了交接。
在这位王妃看来,自己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只需要开心的做自己,反正家里的钱花不完。
也是这样的心态下,马哈凭借一条高奢的内裤,在国际的舞台上出圈。
之所以选择签单,并非是她多么的喜爱,而是出手大方的王妃,通过这个举动,会成为全场万众瞩目的焦点。
从小到大,马哈都是通过大笔一挥,吸引周遭人的目光。
所以只要够贵、够衬托地位、身价的事情,她都会不留余力的去做。
一定程度来讲,只要是马哈购物的地方,都会有人狠狠地赚上一笔,实现人生的逆袭。
可就是这样无节制的消费,使得其婚姻亮起了红灯。
一张法院传单的出现,纳伊夫和整个王室成员,遭到了众人的口诛笔伐。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马哈购买物品,每次都是选择签单,不知不觉间,超出了丈夫给与的零花钱。
商家们觉得,对方那么有钱,一定不会选择赖账。
可对金钱没有概念的马哈,似乎是忘记了,亦或者没有能力,最终迟迟没有送去钱。
几个老板害怕钱打水漂,最终选择了走相关程序,追回这些损失。
就这样,法院的传单,摆在了纳伊夫的面前,也将整个王室成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更多的人,站出来斥责马哈的挥霍无度。
但她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错误,因为嫁给纳伊夫,对方就是自己的丈夫,即便是花钱,也是理所应当的行为。
纳伊夫是什么人?最珍惜脸面的人。
因为这件事情,双方结婚之后,第一次发生了争执。
马哈气愤不已,直接回到了娘家,在她看来,父母一定会觉得自己没错。
可这些年,她纸醉金迷的消费,家人们早已苦不堪言。
虽然王室不缺钱,也能消费起,可这样的溺爱,真的对她的人生有益?
父母并没有像之前一样安抚,反而是各种教导。
喋喋不休的话,落在马哈的耳中,格外的刺耳,双方发生了争执,狼狈回家的她,或许是意气用事,亦或者是想要证明,即便是离开纳伊夫,自己也依然可以过得很好。
她没有任何的犹豫,果断的选择了离婚。
老国王看着女儿,这般的任性,直接任由其自生自灭,完全是不理不睬的姿态。
后来纳伊夫离开了这个世界,马哈也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
有人觉得,这位小公主可怜,原生家庭的溺爱下,她掉进了欲望的漩涡,逐渐的被虚荣心吞噬,换一种方式,或许是别样的人生和结局。
也有人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人生主动权,就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选择躺平的那刻起,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对此,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如今,江湖中只有马哈的传说,在无任何的消息。
有传言她可能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有人说她被禁足,毕竟不管怎么说,也是王室成员,一言一行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马哈确实是一个悲剧,本可以在家族的资源下,拥有一片天,却变成了一个只会消费的购物工具人,着实可惜。
走到这一步,她自身有一定的问题,原生家庭的教育、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希望通过这位王妃的经历,给家长们提个醒: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堆砌、满足,而是精神层面的强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再多的财富,也需要一个思维逻辑清晰、懂得经营管理的心,否则坐吃山空,只会越来越堕落,不是吗?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强大自身。
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