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春佳节之际,《中国美术报》的记者们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回到家乡,走进火热生活。他们带来了来自一线的生动、鲜活报道,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了家乡“美”的时刻和“美”的景象。

腊月梅香漫江海,濠河两岸挂春灯。在2025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春节——我国春节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新春佳节,南通这座“中国近代第一城”正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着非遗活态传承的当代样本。今年春节期间,南通市春节文旅市场热闹非凡,让市民游客“通通来通过大年”,持续叫响“江海有情,南通有请”文旅品牌。南通市文旅系统以“金蛇献瑞乐通城”为主题,会同文博场馆、景区景点策划组织200多项重点文旅活动,涵盖民俗活动、展演展览、非遗集市等,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文博场馆年味升腾:文化浸润中的新春仪式感

春节期间,南通的各大文博场馆成为市民和游客感受年味与文化魅力的热门打卡地。全市多家文博场馆实施延时开放,推出60余场社教活动与12个主题展览,为观众献上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南通博物苑“乾隆的假日”展览现场

南通博物苑联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推出“乾隆的假日”主题展,以清代宫廷年俗为线索,通过聚焦乾隆皇帝本人的日常生活,介绍清代中期重要节令与相对应的礼俗和文化,展现帝王与民同乐的场景。同时,丰富的社教活动如“绘制小龙 新年吉祥”、掐丝珐琅制作体验以及红包DIY拓印活动,让众多市民游客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南通博物苑“绘制小龙 新年吉祥”活动现场


伶工学社2025梅庵派古琴艺术新春演奏会现场

南通市文化馆举办了“金蛇献瑞乐通城”第四十一届“文化迎春会”系列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将巡游、展览、演出等完美融合,为市民们精心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在南通群英馆“2025南通非遗新春公益社教活动”——南通木版年画传承体验活动的现场,随着滚刷在刻板上的缓缓移动,一幅幅色彩鲜艳、生动传神的木版年画跃然纸上。孩子们亲身体验着非遗制作的乐趣,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韵味。同时,南通伶工学社也迎来了一场视听盛宴——“2025梅庵派古琴艺术新春演奏会”,表演精彩绝伦,充分展现了百年梅庵派古琴艺术的独特风采和深厚文化底蕴。


南通美术馆“扎染福包 祥彩新岁”扎染技艺体验活动现场

南通美术馆的“扎染福包 祥彩新岁”扎染技艺体验活动将中国扎染与生活中常用的红包相结合,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富美帽饰博物馆推出的百变虎头帽——新春互动式文创体验活动,依托“101传统虎头帽特展”衍生出特色互动式文创体验,以手作唤醒非遗记忆。如东县博物馆开展“博物美育·巳巳如意”春节主题社教活动,带领学生们了解汉字“巳”的演变、蛇字的发展以及文物里的蛇元素,通过蛇年戳戳画制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文博场馆的教育功能,更通过互动体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民俗活动迎新春:城乡联动打造全域年味 万人空巷中的江海年俗狂欢

今年春节期间,南通以民俗巡游为核心,串联起城乡节庆活动,形成“一城百景”的热闹场面。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线上直播助力,让民俗巡游在线互动突破300万人次,实现传统与数字化的双向奔赴。在南通市各地,灯会庙会、文艺戏曲、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让节日的氛围更加喜庆,年味愈发浓厚。



南通市区南大街商圈新春民俗巡游现场

从南通市区到县域,民俗活动各具特色。正月初五,南通市区南大街商圈新春民俗巡游,12支民俗表演方阵涵盖本土非遗与跨省联动项目。如东跳马伕的粗犷豪迈、海安花鼓的灵动欢快、如皋木偶的诙谐传神,与特邀的广东潮汕英歌舞、贵州安顺地戏交相辉映。在欢歌载舞的热闹氛围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动,让市民们体验不同地区的非遗文化魅力。


狼山首届“火树银花宴,狼山不夜天”春节灯会现场


如皋水绘园景区非遗展演现场

狼山景区首届“火树银花宴,狼山不夜天”春节灯会以现代光影重构传统年俗;如东小洋口繁花迎春游园会以烟花、巡游、非遗歌舞渲染浓厚年味;如皋水绘园景区内杖头木偶戏表演、长嘴茶壶技艺、如皋香囊技艺、蔡氏面塑技艺等非遗项目纷纷亮相,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欣赏。

2025年蛇年春节,南通以文博场馆为“文化客厅”,以民俗活动为“情感纽带”,以非遗传承为“创新引擎”,交出了一份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文化答卷。这场全民参与的春节盛宴,不仅是对“新春走基层”号召的生动响应,更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南通,春节不仅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更成为文化传承的节点,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的南通篇章。

图片来源:南通文旅

编辑 | 张湫逸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