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秀兰,今年47岁,初中毕业,来自一个小县城的农村。
我和丈夫结婚已经二十五年,育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小儿子还在读大学。丈夫李建军比我大三岁,是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子李桂芳。
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农村老家,丈夫常年在外打零工,家里的一切事务,尤其是照顾婆婆,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操持。
我婆婆今年78岁,身体一直不太好,八年前中风之后,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
那时候,丈夫正忙着在外赚钱,而小姑子早已出嫁,住在县城里,根本不愿意回来照看老人。于是,这份重担就顺理成章地落在了我身上。
刚开始的几年,我还能咬牙撑过去。每天给婆婆端饭喂水、擦身洗衣、换洗被褥,甚至连她大小便失禁的时候,我都毫无怨言地帮她清理。但时间久了,婆婆的脾气越来越坏,稍有不顺心就对我指手画脚,甚至骂骂咧咧。
我心里委屈,可是想到她毕竟是个老人,又是丈夫的母亲,我还是忍了下来。
然而,让我最寒心的不是婆婆,而是小姑子李桂芳。她自己在县城里过得舒舒服服,逢年过节来家里吃顿饭就走,连一句“嫂子辛苦了”都舍不得说。
每次婆婆生病需要花钱,她就推脱说自己经济困难,让我们自己想办法。我和丈夫为了给婆婆治病,早已花光了积蓄,甚至还欠了不少外债,可她从来不问一句。
八年来,我像一个免费的保姆一样伺候婆婆,洗衣做饭、端屎端尿,可换来的却是婆婆的埋怨和小姑子的冷嘲热讽。
我早已身心疲惫,但一直忍耐着,直到婆婆二次中风,彻底瘫痪在床,而小姑子的一番话,彻底击垮了我的心……
那天是个阴沉的下午,婆婆自上午开始就不停地喊头晕,我给她量了血压,发现比平时高了许多,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我赶紧打电话给丈夫,他却在外地工地上,说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让我带婆婆去医院看看。
我一个人哪里弄得动婆婆?她已经瘫了八年,身体越来越虚弱,稍微挪动一下就喊疼。我只能去邻居家求助,村里几个热心的大嫂帮忙把婆婆抬上了家里的三轮车。我骑着三轮车,带着婆婆颠簸着赶到了镇上的医院。
医生检查后,脸色凝重地对我说:“她这是二次中风,情况比上次严重得多,最好赶紧送去市里的大医院。”
我顿时手足无措,婆婆上次中风就已经花了不少钱,这次要去市里,光是住院费、检查费都得好几千。
我赶紧给丈夫打电话,他也急了,说会立刻想办法借钱,让我先联系小姑子,看她能不能搭把手。
我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拨通了小姑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懒洋洋的:“嫂子,什么事?”
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告诉她婆婆病重,需要送去市医院,让她赶紧过来帮忙。
可她却不耐烦地回道:“嫂子,你怎么每次都让我回去啊?我又不是医生,我回去了能干嘛?再说了,我家里也有事,走不开。”
我心里一阵凉意,强忍着怒气问她:“那婆婆的医药费怎么办?你也该拿点钱出来吧?”
她立刻提高了嗓门:“嫂子,你怎么老跟我要钱?我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也不好过啊!再说了,妈这些年不都是你们在管吗?你们都管这么久了,也不差这一次吧?”
她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我心寒透顶。我握着电话的手微微发抖,声音都变得颤抖:“桂芳,妈也是你的妈,不是只有我们该管她。这次她病得这么严重,你就一点都不管吗?”
小姑子冷笑了一声:“嫂子,你别道德绑架我了,我家里真没钱!你们要是没钱治,就让妈在家里养着吧,反正她都这么大年纪了,不治也没什么。”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样疼。我没想到,小姑子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强忍着泪意,说了句“随你吧”,就挂断了电话。
最终,我还是咬牙把婆婆送去了市医院。丈夫在外借了几千块钱,我也把家里仅剩的积蓄全拿了出来,才勉强交上了住院费。医生说,婆婆的情况不好,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我心里顿时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在医院的日子里,我几乎没有合过眼。婆婆因为病痛的折磨,脾气比以前更坏了,稍有不如意就对我发火。
她嫌我喂饭慢了,直接把碗打翻在地上;嫌我扶她不稳,就狠狠地掐我的手臂。有几次,她甚至趁我不注意,把水杯砸向我,大声骂道:“你是不是故意想让我死?你个黑心的媳妇!”
我心里委屈得想哭,但还是忍了下来。我告诉自己,她是病人,病人脾气不好,我得理解。可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不管我怎么付出,婆婆都看不到,反而一心向着小姑子。
有一天,婆婆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说起话来:“桂芳啊,你怎么还不来看妈?妈想你了……”她一边嘟囔,一边哭了起来。我听着心里不是滋味,忍不住说道:“妈,你病得这么严重,小姑子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连医院都不愿意来,您还惦记她做什么?”
谁知婆婆立刻变了脸色,怒吼道:“你个死女人,竟然敢挑拨我和我闺女的关系!桂芳不是不来看我,她是太忙了!她比你孝顺多了,你别以为照顾我几年就了不起,我告诉你,这个家里,最亲的还是我的闺女!”
听到这句话,我彻底心寒了。八年,整整八年,我任劳任怨地伺候她,换来的竟然是“最亲的还是我的闺女”这句话。我终于明白,不管我怎么做,在婆婆眼里,我都只是个外人,而小姑子,才是她真正的心头肉。
这一刻,我的心死了。
从医院回来后,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我已经47岁了,除了照顾婆婆,家里所有的活都是我在干,丈夫虽然挣钱,但也只是勉强维持家用。我这一辈子,难道就要这样熬下去吗?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婆婆又一次在深夜发病。我赶紧叫醒熟睡的丈夫,让他一起去医院,可他翻了个身,皱着眉头说:“要不,咱们别折腾了?妈这么大岁数了,折腾来折腾去,咱们也受不了啊……”
我听得心头一震,原来连丈夫都开始觉得“算了”。我看着他,忽然觉得无比陌生。我们这些年,为了这个家,为了婆婆,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可最后,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切是应该的,甚至觉得可以“算了”。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离开这个家,出去打工。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时,他愣住了:“你说什么?你要出去打工?那家里怎么办?妈怎么办?”
我平静地看着他,语气坚定:“妈不是还有你吗?你不是也觉得折腾不动了吗?那就让小姑子接回去吧。总不能妈有闺女的时候是妈最亲的人,真要照顾的时候就只剩下我吧?”
丈夫瞪着我,半天没说话。我继续说道:“我已经照顾妈八年了,我尽力了,从今天开始,我要为自己活一次。”
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我去了县城,找到了一份在饭店帮工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天至少不用面对婆婆的责骂,也不用听小姑子的冷嘲热讽。可是,我这一走,婆家却彻底乱了套。
小姑子知道我走了后,气得在电话里破口大骂:“王秀兰,你还是个人吗?我妈都病成这样了,你竟然跑了?你还有没有良心?”
我冷笑:“良心?那你呢?你不是她最亲的闺女吗?你怎么不回来照顾?”
她被我怼得哑口无言,最后只丢下一句:“你等着,我一定要让哥把你抓回来!”
可丈夫这次却没有拦我。因为我一走,他才发现,这个家离不开我。婆婆的吃喝拉撒,他根本照顾不过来,没几天就开始焦头烂额。他打电话给我,语气软了很多:“秀兰,要不你回来吧,妈这边真的没人照顾……”
我深吸一口气,平静地回道:“建军,我已经做得够多了。这次,轮到你们了。”
挂掉电话,我的心前所未有的轻松。我知道,自己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次。
离开家的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饭店里忙碌着,虽然辛苦,但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轻松。没有了婆婆的责骂,没有了小姑子的冷嘲热讽,也没有了家里那些无休止的争吵,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简单。
但与此同时,我也知道,婆家那边肯定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果然,没多久,丈夫的电话又打了过来,这次他的语气比上次更加疲惫,甚至带着一丝哀求:“秀兰,妈这边真的不行了,你回来看看吧……”
我沉默了几秒,问道:“你妹妹呢?她不是妈最亲的闺女吗?”
电话那头,丈夫叹了口气:“她说她忙,顾不上。”
我冷笑了一声,心里却没有丝毫意外。婆婆病倒的时候,小姑子可以不管,现在婆婆需要人照顾,她更不可能主动回来。我已经猜到,家里的一切负担,最终还是落到了丈夫一个人身上,而他,显然已经撑不住了。
“秀兰,我知道你这些年受了很多委屈,可是,妈毕竟是妈……”丈夫的话还没说完,我就打断了他:“我已经照顾了她八年,建军,我真的累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他低低地说了一句:“我明白了。”
放下电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曾经的我,以为只要足够忍耐,足够付出,就能换来婆家的认可,可事实却是,无论我怎么做,在他们眼里,我永远只是个外人。我已经用八年的时间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是时候放过自己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依旧在饭店里忙碌着,渐渐地,我开始习惯这种生活。我学会了和同事们聊天,学会了在下班后去公园散步,甚至学会了存点属于自己的私房钱。
有一次,女儿打电话过来,语气里带着些许心疼:“妈,你真的不打算回去了吗?”
我笑了笑,轻声说道:“妈在外面挺好的,你们不用担心。”
电话那头,女儿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轻轻地说了一句:“妈,你辛苦了,这些年……你受委屈了。”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我一直以为,孩子们还小,不懂这些事情,可是他们其实什么都明白。
后来,我听说婆婆的身体越来越差,丈夫一个人实在照顾不过来,最终还是把婆婆送去了养老院。而小姑子,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虽然嘴上骂骂咧咧地说着“不孝”,却依旧没有出一分钱,也没有回去照看一天。
我不知道婆婆在养老院过得怎么样,也不知道丈夫会不会后悔当初对我的冷漠,但这些都已经与我无关了。从我离开家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决定,这一次,我要为自己而活。
或许,有一天,我还会回去,但那不是为了婆家,而是为了自己。我不再是那个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的家庭妇女,我是王秀兰,是一个终于学会了爱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