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
夜读
·无锡人文名篇
·无锡朗诵名家
·无锡演奏名曲
·联手演绎无锡人自己的书香客厅
提起龙灯啊,大家都晓得,它是属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地域划分,有南龙、北龙之分;按器材质地和形状分,有火龙、草龙、布龙、花龙、纸龙、筐龙、段龙、烛龙、竹叶龙、鸡毛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舞龙,俗称调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今也是一项风靡我国大江南北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是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时也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反复穿插,不断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无锡惠山区自古以来就有舞龙的传统。玉祁礼社村的龙舞和洛社的凤羽龙,都是赫赫有名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礼社村的龙舞,曾经参加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国际舞龙大赛并获得金奖;洛社凤羽龙,曾多次在全国农运会等大型赛事中披金戴银,龙身上缀满了五颜六色的公鸡毛,威风凛凛,非常漂亮,舞起来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但是说起来,洛社凤羽龙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而村前“太平龙”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明代,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称得上是无锡最古老的龙灯了。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村前出了个御史胡莲渠,为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权臣,然而深受皇太后器重。后来奸臣们密谋,欲置胡莲渠于死地。皇太后得知此事后,十分焦急,但又不能明讲,只能有意赏赐他枣子两粒,筷子一双,酒一壶。胡莲渠回家后思来想去,终于悟出其中暗语:“枣枣(早早)筷(快)酒(走)”。当时,胡莲渠在京城里专门请来制作龙灯的名匠,替皇宫扎了两条龙灯,返乡避难时带走了其中一条。村前从此有了舞龙灯的习俗,每到逢年过节,村民们就会舞起龙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因此俗称“太平龙”。
在村前村,“太平龙”就是保一方平安的吉祥物。为了保护这条龙,龙灯的“龙衣”不知道已经换过多少回了,但龙骨傲然依旧。过去舞龙灯时,龙身里还点有蜡烛,现在蜡烛换成了灯泡,但当地还保留着敬龙的习俗,逢年过节都有村民前来祭拜,每年舞龙灯前,都要举行仪式,香烛祭请,场面相当隆重。“太平龙”,寄托了村民们期盼生活幸福富足、天下太平安宁的美好愿望。
亲爱的读者朋友:
这是第45期钟书夜读,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期望陪伴您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本期互动话题为:说说你所了解的春节民俗文化活动。真诚期待大家的留言。
参与留言互动的朋友将有机会获得
书礼一份
中奖名单将在后续“钟书•夜读”中公布
并通过留言回复的方式通知中奖读者
第44期中奖名单
未名号
Berton
AHALOLO
蒋橙
卖大米的唐伯鼠
第46期“钟书·夜读”将在2月23日晚间
与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读者征文】
为了让“钟书•夜读”更具活力,现面向广大读者开启征文活动。无论你是从无锡的人文景观中获得了独特感悟,还是因这座城市的烟火日常引发了内心触动,或是因阅读产生了难忘的生活感悟,都欢迎你拿起笔,用文字记录下来投稿给我们。你的作品不仅有机会在“钟书•夜读”栏目中展示,还能与更多读者一同分享这份热爱。
投稿要求:以散文为主,1000字以内。
投稿邮箱:zhongshuyd@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钟书•夜读征文 + 姓名 + 联系方式” 。期待大家的来稿。
本期征文主题:生活在无锡的美好。
文章来源
《村前故事》
文章主播
董诗晴(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
肖鹏(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
开场语配乐
《无锡景》
文章配乐
锡剧音乐《双推磨》
(中央民族乐团演奏)
出品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校对:缪敏
责 编:觅雪
编审:俞纯
来源 : 无锡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