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多,日益庞大的车主群体越来越关心背后车企的经营情况,而汽车作为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发投入,所以车企往往呈现出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则总负债越高的情况。



并且从全球数据来看,国内外车企的总负债普遍很高,比如大家熟悉的大众集团,营收高达2.5万亿的同时,总负债更是高达3.2万亿,而丰田的总营收在2.1万亿的成绩背后也扛着2.6万亿的总负债,除了德日车企,大洋彼岸的通用汽车营收在1.24万亿,总负债也高达1.48万亿元,可以见得高负债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



聊完国外我们回到国内,比如上汽集团在2023年的营收是7447亿,总负债是6637亿,而紧随其后的比亚迪营收为6023亿,总负债为5291亿元,吉利控股的营收为4981亿元,总负债为4517亿,碍于规模的限制,虽然国内车企并没有出现负债倒挂营收的情况,但依然保持着高营收高负债的行业共性。

并且不是所有负债都会产生债务压力,分析负债是必须要弄懂一个关键数据那就是有息负债,这里面很好理解,比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产生的经营性负债,比如即将支付的员工薪酬、尚未到期缴纳的税费,这一部分不存在利息成本,这样的负债属于正常的经营成本,真正决定负债压力的是企业向金融机构借钱、以及在资本市场发行的债务,需要支付利息的这一部分有息负债才能决定企业的真实负债水平。



我们依然先来看国外车企的有息负债情况,2023年,丰田有息负债1.7万亿元,在总负债占比达67%;大众集团有息负债1.1万亿元,在总负债占比34%。



反观国内其实对于企业有息负债的控制做的相当好,2023年吉利控股有息负债1082亿元,在总负债占比24%;上汽有息负债1078亿元,在总负债占比16%;尤其是比亚迪的有息负债仅为303亿元,在总负债占比低至6%。

所以车企有负债很正常,并且相当多的车企的负债属于经营性负债,而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营业收入越来越高,就会建立以恶庞大的采购合作关系网,能够带动经济和就业的发展,如果一家车企在良性经营的过程中负债正在增加,那说明它的规模正在扩张,毕竟合作体量的增大,体现在财报上就是应付账款的增长。

毕竟汽车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机械和材料,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支付待支付大量的劳务和采购费用,这些应付账款是否合理,可通过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若该指标越低,说明该企业相对于其营收规模,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



从数据可见,赛力斯应付账款占营收的比例为84%,东风集团股份为57%,长安汽车为50%,长城汽车为40%,上汽集团为36%,比亚迪为33%。结合账期来看,往往应付账款越多的企业账期正相对越长,比如赛力斯为313天,东风集团股份是226天,而应付账款相对较低的长城汽车账期是163天,上汽集团是140天,其中比亚迪不仅应付账款占营收的比例最低,与供应商合作的账期也只有128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