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报》网站报道称,一颗被命名为2024YR4的小行星可能在不到7年的时间内与地球相撞!多个行星防御空间机构已经采取行动,包括联合国首次动用《星行安全协议》来应对本次威胁。



《星行安全协议》的首次启动,标志着全球行星防御从理论走向实践。该协议旨在协调各国天文观测资源、制定应急响应机制,并为可能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提供统一的行动框架。一旦该协议启动,NASA、欧洲航天局以及多国天文台将整合观测数据,建立实时共享系统,提升对威胁小行星的轨道计算精度。同时根据小行星的尺寸以及轨道参数等,制定分级应对策略,比如百米级直径的天体威胁将召开国家专家组会议,而千米级直径的天体威胁则会部署拦截任务。



小行星2024YR4于2024年12月25日由卡塔琳娜巡天望远镜发现,当时它距离地球约83万公里,直径约为100米。天文学家计算发现,该小行星将于2032年12月22日以12.7万公里的距离掠过地球,但是计算可能存在140万公里的误差范围,因此存在撞击可能,最初估计的撞击概率约为1%,后来欧洲航天局重新修正为1.6%,而NASA给出的撞击概率则提高到1.9%,这个概率大约是普通人一生中死于车祸概率的两倍。



虽然2024YR4的直径仅100米左右,但是一旦撞上地球,其释放的能量将高达8兆吨TNT当量,如果撞击地点在海岸线附近,必然会引发局部海啸,如果撞击点位于陆地,其破坏力足以摧毁一座中型城市。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撞击事件中,直径仅17米的小行星空爆就造成了1500人受伤,上千栋建筑物受损。



小行星是质量体积比普通行星都要小的行星,目前已知的百分之九十的小行星都分布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其直径通常都会小于一百公里,主流观点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这些残余物质无法汇集在一起形成新的行星。虽然小行星带距离地球很远,且轨道不与地球轨道重叠,但是在其他天体引力干扰的情况下也可能漂移出原有轨道成为地球或者其他行星的威胁。



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木星的引力作用下分裂为21块,并以21万公里的时速撞向木星,撞击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核武器储备的600倍,爆炸产生的火球直径达到地球大小,撞击痕迹持续数月,这次撞击以电视直播的形式呈现在全人类面前,使人们认识到行星撞击的毁灭性危害,并推动了近地天体监测计划的加速发展。



那么如果发现存在撞击概率近乎百分之百的小行星,那科学家有什么应对方案呢?目前关于小行星防御的方案多达十几种。比如有参考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核武器爆破和为小行星安装火箭发动机的方案,也有在近地轨道安装激光武器或通过太阳光反射器加热小行星,使其偏移航线的方案等等。



2022年NASA的DART任务,就成功的通过飞行器撞击验证了动能防御的可行性,该项目中的航天器早在2021年11月24日就搭乘“猎鹰9”火箭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该航天器大小和一辆小汽车差不多,其主要任务是在距离地球680万公里的位置近距离撞击靠近地球的一个小型双星系统。该双星系统由直径约为780米的“Didymos(狄迪莫斯)”和直径约为160米的“Dimorphos(迪莫弗斯)”构成,二者围绕它们的质心旋转。通过撞击较小的Dimorphos(迪莫弗斯),以验证航天器改变Dimorphos(迪莫弗斯)轨道的能力。虽然撞击仅带来非常微弱的轨道变化,但是在680万公里的距离上,微小的角度变化足以对运行轨迹产生巨大的影响。



虽然2024YR4的潜在威胁引发大量关注,但是科学家认为其撞击概率依然属于极低范畴,地球安全的概率高达98.4%。更精确的概率将在2028年这颗小行星再次接近地球时被重新计算。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而《星行安全协议》的启动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成熟的标志,至少人类仰望星空时不会只有敬畏,而是多了一份保卫这颗蓝色星球的底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