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圈确实透着一股凉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说是回暖,但总体的成交意愿并不是很高,我自己挂着的一些钱币只卖掉几枚精品。
虽然中高端拍卖还能偶尔刷出天价,但普通藏友手里的货明显难出手,市场信心肉眼可见地滑坡。这行情还要“寒”到什么时候,周期性调整何时会来?咱们先掰扯清楚背后的门道,再谈未来怎么玩。
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空档期”,是因为行情急剧透支,口罩那几年,把未来十年的肉都吃完了!钱币暴涨期间,商家的操作堪称"杀鸡取卵"。
举例子,当开元通宝美锈从几十块炒到500+,乾隆大样直奔2500+,非雕非母的咸丰当十直接破万大关。这种疯狂抬价相当于把未来5~10年的升值空间提前榨干。
就像前段时间爆火的蛇年纪念币,刚发行就被炒到溢价150%,结果现在接盘侠发现很难找到下家。更狠的是有人抵押房产跟风,现在被套牢的比比皆是:韭菜割得太狠,地都要刨秃了。
评级也靠着一波风口,异军突起,直接出现了几十家评级公司,然而大部分都是自己砸了招牌,现如今倒闭了95%。
本来评级币是新手保命符,结果不断发生的评级暴雷事件直接打脸:修补币当原状态卖,假币入盒洗白,分数注水严重。
直到如今恶果仍在,“宋母”批量的出现,小蓝盒已经是最后的疯狂,为了割韭菜彻底不要声誉了。
现在买盒子币还得自带放大镜检查,这和裸币有什么区别?数据显示,2024年钱币类投诉量同比激增40%,主要就集中在假货纠纷。十年建立的信任体系,几个月就塌房,谁敢随便掏钱?
看看市场数据就明白,据钱币协会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钱币市场交易量同比下降18%,中低端品种价格普遍腰斩,新入场资金同比减少35%。
口罩时期的避险资金早就撤退,现在连银元市场都开始跌跌不休。全球债市低迷导致投资者更谨慎,钱币这种非必需收藏品首当其冲。再加上直播带货的虚假繁荣褪去,市场真实热度立马现形。
当然,周期律还在的,寒冬过后必是春天。但是这个春天什么时候来,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金融圈或者其他“热钱聚集”的地方,出现了问题,那么资本就会大规模进入收藏圈,带火一系列品种。
钱币协会预测2025~2030年钱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仍将达12%。主要看三个原因:首先就是央行都开始采取了减量发行策略,2024年纪念币品种减少但精品频出。
其次区块链溯源技术、AI技术的普及,数字认证体系正在建设中,为钱币认证体系带来新的风向,评级公司不再掌握“绝对话语权”。
然后便是00后藏家崛起,都说年轻人不玩了,但数据显示,钱币收藏中,年轻群体占比已从10%提升至27%。
上万元的咸丰当十本就是泡沫,戳破了也好。当下就以娱乐的心态玩,别当赌徒。拿闲钱玩藏,量力而行,卖房炒币的血泪教训够多了。
抓住抄底的窗口期,当然这是对老玩家说的。现在袁大头又回到千元底部,康熙罗汉钱跌到800元,雍正通宝才300元,正是囤货好时机。
说到底,收藏市场从来都是螺旋上升。我国的收藏品市场,在“骂声”之中,规模仍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只要守住"看不懂不买,买得起不怕套"的底线,等这波泡沫挤干净,真正的玩家反而能迎来新机遇。
老祖宗的交子能传千年,咱们手里的钱币还怕熬不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