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痰湿则是百病之源。
痰湿会阻滞经络,当痰湿阻滞脾胃时,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爽等症状。长期以往,还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
今天,邀请到唐永祥主任,广州公立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来给大家分享如何用3个升阳祛湿的古方,帮大家改善脾虚,让阳气充足!
大家记得点赞转发关注!
这是门诊一个49岁的李女士,长期饱受痰湿体质的困扰:
她体型偏胖,总是感到身体沉重,四肢乏力,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而且经常吃一点就腹胀,大便黏腻不成形。
唐永祥主任发现她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脉象濡滑。辨证其问题根源是阳气不足、痰湿内盛。
因此,调理的关键在于温阳化湿、健脾和胃。
中医有许多经典调理方,但更推荐这以下3种,可以适用不同的病症:
1
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茯苓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药性。
适用于阳气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眩晕、心悸、气短、水肿等症状。
李女士服用后,面部浮肿减轻,精神状态好转,整体体质得到提升。
2
二陈汤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和中,茯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药性。
适用于痰湿内盛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李女士服用后,口中黏腻感减轻,咳嗽痰多的症状明显缓解。
3
附子理中汤
【组成】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附子温阳散寒,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干姜温胃散寒,甘草调和药性。
适用于阳气不足、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李女士服用后,胃部胀满感明显减轻,食欲增强,大便逐渐恢复正常。
通过以上3个方子,可以有效通阳气、化痰湿,把健康补到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