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在息烽县城区各主次干道上,主题灯笼高高挂起,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欢乐、喜庆、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尽显眼前。
息烽县城新春氛围。
全民春节大联欢文艺演出、送春联下基层、“建强杯”拔河比赛、舞龙比赛展演、花灯展示评比、新春灯谜,息烽县精心筹备了6大主题文体活动,新年的“氛围感”拉满,透射着“爽爽贵阳·红色息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果,展示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
刚过去的2024年,息烽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紧扣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运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文明培育育新人
村庄干净整洁美观,通村道路四通八达,白墙黑瓦的民居房整齐划一,息烽县养龙司镇堡子村宁静而美好,“全国文明村”正散发勃勃生机。
息烽县养龙司镇堡子村。
堡子村是半边天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在“巾帼风范、敢为人先”半边天文化涵养下,新时代的堡子村妇女以“一岗六队”为载体,持续在村级事务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勇挑重担、屡创佳绩。堡子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妇女教育基地”“全国巾帼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以农村“治风”为抓手,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新风尚成为引领群众幸福生活的新潮流。天鹅村持续强化党员示范引领,有效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坪上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兴隆村有效利用文明积分兑换超市,激发村民积极性,引导村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通过农村“治风”,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过去一年,息烽坚持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理论宣讲“零距离”,凝心聚力润人心。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宣讲,覆盖党员干部群众10.4万余人次,组建“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65支,累计宣讲300余场次。
德润人心,榜样引领风尚。全县累计获“中国好人”称号3人、“贵州好人”称号8人、贵州省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贵阳市道德模范称号5人,12个单位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9个单位获得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户家庭获得省级文明家庭称号、20户家庭获得市级文明家庭称号。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县7人获得省级、市级“美德少年”称号,10人获得市级、省级“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息烽县第一中学获得省级文明校园称号,9所中小学获得市级文明校园称号,44所中小学获得县级文明校园称号。
文明实践树新风
永阳街道露萍养老服务中心举行“乡村礼堂”孝文化礼仪文明实践活动,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举行“乡村礼堂”传统文化进校园文明实践活动,小寨坝镇黑神庙社区举行“乡村礼堂”互助长桌宴共建邻里情文明实践活动……过去一年,息烽县一系列“乡村礼堂”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息烽县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打造并推进“乡村礼堂”文明实践品牌活动,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春风化雨,让时代新风浸润心田。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全县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1个,文明实践站179个,实现县、乡、村(社区)三级全覆盖。因地制宜优化阵地建设,充分挖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堡子半边天文化陈列馆、窗口部门等阵地资源,建设理论宣讲、红色文化、群众文化等文明实践基地5个。
2024年,息烽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县城“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围绕“我们的节日”、重大节庆等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
文明创建展新颜
2024年,息烽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创建思路,突出群众共商共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积极变化和益处。
永阳街道希望社区,以群众生活需求为导向,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发动社区居民全程参与,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成功打造党建文化区、红色文化区、廉政文化区、健康文化区、传统文化区、红色书屋、红色影厅“五区两馆”文化阵地。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又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涵养和文明意识。
永阳街道北门社区教师新村五号楼小区,群众文明共治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新村五号楼小区自发组建自管委员会,积极推行居民共治。自管委员会切实担负起自我管理的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主动作为、积极献策,有效加强小区内停车秩序和环境卫生保洁等公共事务管理力度,随时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持续提升小区环境质量,让小区居民共享自治成果带来的幸福。
息烽县城。
息烽县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圆社区,承担着368户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使命。走进团圆社区,广阔的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道路、鳞次栉比的路灯、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优美温馨的社区环境赢得群众夸赞,运动场、卫生室、便利超市、儿童之家、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捷暖心的社区服务让群众其乐融融。文艺演出、免费体检、技能培训,各种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经常在这里举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突出城市发展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息烽以城市“一圈两场三改”为主抓手,不断补齐城市交通、市政道路、文化体育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短板弱项。将原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网格优化调整为33个文明共建责任区,进一步强化统筹调度力度,确保工作开展有力有效,改变了职能部门以我为主、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
在全省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测评中,息烽2020年排名第42位,2023年排名第9位。
展望未来,息烽将继续着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精彩蜕变。(图/文 息烽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