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吉林省通化市下辖的通化县快大茂镇,10支秧歌队600名秧歌爱好者身着盛装,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用民间艺术传递出了浓浓的年味。
东北地区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是东北民间重要节庆时的集会表演。
在通化县团结广场,秧歌队员们舞着耀眼的红绸彩扇,伴随着欢快的鼓点,踏着轻快的步伐尽情舞动。
据了解,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艺术财富,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技艺与形式,从而发展到今天,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央视新闻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