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菲律宾的日子并不太平,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面国内因大米价格暴涨而被迫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另一面,解放军舰队就在自家门口进行例行演习。这双重压力让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感到十分棘手,此前一味挑衅中国的策略似乎正在回过头来咬他一口。
先谈谈菲律宾的粮食危机。菲律宾宣布全国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主要是因为大米零售价不断飙升,尽管全球大米市场的价格已经有所回落。然而,菲律宾民众却没有享受到这份福利,反而在高价面前捉襟见肘。
为应对这种异常现象,菲律宾政府决定动用国家粮食管理局的应急库存,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释放30万公吨储备中的一半,以此来压低市场价格,保障大米供应的稳定。
那么,为什么菲律宾的大米价格居高不下?这与政府放开进口和降低关税的政策不无关系。本以为这些措施能缓和局势,却未达到预期效果。去年三月时,大米价格创下24.4%的高位,尽管年底小有回落,通胀对于菲律宾政府而言依然如鲠在喉。当下这个粮食紧急状态的宣布,实质上是政府在经济压力下的一种无奈宣泄。
与此同时,菲律宾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外部的地缘政治挑战。解放军舰队通过巴西兰海峡进行例行演习,这一下就点燃了菲国内的不满情绪。
巴西兰海峡地处菲律宾核心地带,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航道。北临西里伯斯海,南接苏禄海,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而此次解放军的活动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菲律宾一直以来都把这片水域视作“自家后院”。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毕竟是一条国际航道,解放军的活动符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航行自由理所应当。
菲律宾这样的敌对姿态究竟能不能带来任何实质利益?从目前来看,这显然是个不划算的买卖。去年,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比如签署两部法律激怒中方和东盟国家,甚至与美国一起在南海搞联合空军演习。现在回过头看,这些举动不仅让中菲、菲东关系降至冰点,也让本国经济和安全面临双重威胁。可以说,菲律宾选择了一条费力不讨好的路。
这一连串事件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在全球政治格局快速变化的当下,小国如果一味充当大国博弈中的牺牲品,很可能自取其祸,最终沦为国际舞台的边缘角色。菲律宾如果继续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抗路线,而不从当前的困境中吸取教训,未来的外交孤立几乎不可避免。
最后,总结一下当前菲律宾面临的问题:粮食紧缺和外交孤立不仅相辅相成,还可能互为因果。马科斯政府如果继续忽视本国的民生问题,一味将注意力放在南海的“大国游戏”中,他们真正需要面对的国内挑战只会愈加严峻。正如谚语所言,“远水救不了近火”,菲律宾的外交政策需要务实且贴近本国需要,否则,这样的“双重困局”恐怕难以轻易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