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周坤
国家级非遗“肥东洋蛇灯”表演。肥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128米国家级非遗“肥东洋蛇灯”时隔18年再次出灯;“逛庙会唱大戏”文艺系列演出奏响“春节序曲”;三河古镇非遗专场展演、祥源花世界新春非遗焰火大庙会依次上演……今年春节假期,安徽省合肥市国潮涌动,一个个特色活动,让人们体验到传统与现代的美妙交融,也看到了文旅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
国潮奔涌的春节,不仅让游客们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这座城市聚拢了“人气”、汇聚了“财气”、点燃了“烟火气”。春节假日,合肥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6.5%,实现旅游花费同比增长8.5%。
在合肥城隍庙举办的《逛庙会唱大戏》庐剧专场。张霞摄
“新年俗”感知更浓年味
“糖画摊前排长队,剪纸窗花贴满墙。”正月初四上午,合肥城隍庙的非遗市集内,剪纸师傅一边剪,一边向围观游客讲解剪纸的民俗寓意。一旁的糖画摊前,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糖浆在铁板上“画”出蛇形图案。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正月初五下午,城隍庙戏台上,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的唱段引来阵阵掌声。连续多日的戏曲专场,既有经典剧目,也有新编戏目,力求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
类似这样的传统活动,从1月31日(正月初三)至2月4日(正月初七),每天都在合肥城隍庙上演,为群众带来“沉浸式”“慢旅游”的体验。
“民俗活动与非遗体验精彩纷呈,是合肥新春文化旅游活动的一大亮点。让年味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不仅为合肥增添了更浓郁年味,也让游客们在新年俗中更近距离感知中华文化。”合肥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5罍街春节主题庙会。李亚运摄
“新场景”催生消费商机
“到罍街,过中国年”,在这个春节假期成为合肥的一种流行风尚。
对合肥人来说,春节逛罍街正在成为一种习惯,今年随着罍街南区的开业,更是将罍街年味值“拉满”。
春节期间,在2025罍街春节主题庙会上,不仅有舞狮纳福,还有高台地戏、火龙火舞、“福禄寿喜财”游罍街、猜字谜等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让游客们有了别样的新春体验。
“之前觉得过年没地方玩,今年罍街里每天都有活动,再也不用愁了。”合肥市民何先生说,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多陪伴孩子,趁着过年一家人来罍街南区热闹一下,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从时尚餐饮到文创手作,再到艺术展陈,如今的罍街南区不仅是合肥本土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流生活的新聚场,更是烟火气息的归处。
面对国潮国风的持续火热,除了罍街南区,合肥还有淮河路步行街、欧风街、合柴1972等省级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纷纷借助传统文化的魅力,借力年轻人的活力,打造一系列有颜、有料、有品、有范的文化活动,策划一批可感知、可体验、可互动、可沉浸的旅行路线。
一个个新场景,让海量游客有了更广阔的出行范围和选择,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纵览庐州“花市灯如昼”的美景。
合肥市科技馆里“非遗+科学”吸引不少孩子前来体验。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新玩法”焕发文化活力
春节假日期间,合肥的年味与潮味,绝不仅仅在商业街区。
在安徽博物院,除了“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外,还推出“满眼皆是祥瑞”“徽常有趣”等40余款文创新品。安博印社新增祥瑞红包系列等40个新款印章,供市民游客打卡。
在合肥市科技馆,“‘非’常‘科’以,巳巳如意——非遗+科学,如意度蛇年”活动,将科学实验与非遗体验结合,吸引众多青少年儿童走进科技馆,开启新春科技与文化的欢乐之旅。
在旧粮库改建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游客在艺术馆观展、相声馆听曲、马术俱乐部骑马、运动俱乐部里借助VR辅助锻炼,体验新春里的新玩法。
在首个“非遗版”春节里,合肥用一系列新产品、新玩法、新业态,既保留了传统新春习俗的文化内核,又巧妙融入了时尚元素,给新春佳节带来了“热辣滚烫”的新创意、新活力和新气象,让2025“中国年”仪式感满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过年时尚。记者注意到,不少新春年俗活动中还融入AI、元宇宙、数字人等新业态与“黑科技”,吸引众多年轻人沉浸其中。
这种开放而多元化的“新中式”过年,不仅并没有让“年味变淡”,反而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融入了对文化春节的新追求,凸显了新时代里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合肥,赶国潮、追民俗的背后,凝聚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中,感受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