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云南省西盟县坚定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将培育乡村本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各领域“乡土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春节刚过,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村富倮一组的天源咖啡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大家手脚麻利些!尽快将咖啡豆完好无损地装上车,按时送到客户手中!”合作社负责人张四妹步伐矫健,穿梭在工人中间,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咖啡生豆的装车作业。
咖啡果丰收。陈龙汝男摄
咖啡产业是力所乡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乡咖啡种植面积达4140亩,位居西盟县之首。然而,过去由于加工环境欠佳,咖啡生豆品质难以保障,价格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张四妹萌生了改进生产设备的想法。2021年,她借助西盟县推出的“工匠贷”贴息贷款政策,成功贷款30万元,用于购置咖啡加工设备,提升加工工艺水平。如今,谈及这笔贷款,张四妹仍感慨万分:“‘工匠贷’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西盟县深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了《“西盟工匠”扶持政策六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构建“党组织+龙头企业+西盟工匠+农户”的带富机制,实现“一人带一片、一业带全面”的发展格局。
在政策的春风下,张四妹的合作社在咖啡豆品质把控、加工工艺提升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构建起从咖啡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包装到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出西盟首个自主咖啡品牌“佤咖”,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今年,我们的咖啡豆首次供应给国际知名咖啡企业,这不仅是对我们咖啡厂的认可,更是西盟咖啡迈向更广阔市场的重要契机。”张四妹自豪地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多亏了县委县政府的好政策。
目前,张四妹的合作社共管护咖啡地1300余亩,2024年新增种植300余亩,向种植户兑付咖啡款项136.84万元,带动256户649人实现户均增收5345.39元。
同时,合作社还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坚果、茶叶产业的发展,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金牌“西盟工匠”颁奖。刁弘智摄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西盟县重视“西盟工匠”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扶智扶志结合,围绕三大环节,采取“孵化式、师带徒”模式,培育五型人才。同时,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激励人人争当先锋。2021年1月,“西盟工匠”荣获“云南技能品牌”称号。
西盟县以“西盟工匠”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积极打造各类特色“西盟工坊”。这些工坊不仅有力推动了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还激活了产业活力,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成功实现了从个体经营到规模化发展的转变。
一个个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纳了大量当地村民就业,使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西盟县已累计培育2020名“西盟工匠”,发放贴息“工匠贷”688笔,金额达1.05亿元;连续三年评选认定金牌“西盟工匠”57人,每人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2024年评选认定“西盟工坊”10家。
“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稳步推进‘西盟工匠—西盟工坊—西盟工厂’的品牌培育与提升工作。”西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表示,将让2020名“西盟工匠”的星星之火燃遍乡村,为西盟县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刁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