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仙入凡说封神》,陈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年2月版。

内容简介

《封神演义》在诸多古代神魔小说中,地位和影响仅次于《西游记》。这部书看似通俗,却有着相当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

姜子牙的历史地位经过了哪些曲折变迁?神秘散仙陆压与陆西星有何关联?哪吒何以成为“魔童”?黄飞虎与关羽的形象有何相似之处?苏妲己只是“红颜祸水”吗?……

该书以严谨、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深入浅出为宗旨,揭示《封神演义》深层的、有趣的内蕴,增进读者对相关文化传统的了解。全书包括综论、人物形象、艺术结构、传播影响等内容,设置了丰富的话题。

作者结合原著文本,注重细节阐释,文笔流畅风趣,可读性较强。书中还配有精彩的《封神演义》人物插图。

目 录

绪言

品榜说封神

太公在此

散仙陆压的神秘话题

从“女妖”到“妖女”

——拓展的苏妲己话题

哪吒:“封神”人物系列中最复杂的形象

哪里来的黄飞虎

尴尬的辈分:“燃灯”“惧留孙”与“三大士”

魔幻世界的魔幻人物

魔幻世界的魔幻器物

三部奇书

——《封神》与《西游》《西洋》打擂台

极致的“准复调”之作

余韵:从昆仑到蜀山

阅读书目

绪 言

陈洪

《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重要作品。特别是在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中,其影响仅次于《西游记》。而这部书看似通俗,却有相当丰富、复杂的文化蕴涵。


金阊书坊刊本《封神演义》

本书就是要揭示其中一些有料的、有趣的蕴涵,增进读者对相关文化传统的了解。写法上以严谨、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深入浅出为宗旨,写成一部有知识、有思想、有可读性的文学/文化读物。

《封神演义》的男主角姜子牙,经由小说的描写,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姜子牙原本是知名度甚高的历史人物,《孟子》中是“诛独夫”的正义的化身,《史记》中是“帝王师”的范例,唐肃宗之后成为官方的“武圣”,年年享受与“文圣”孔子老先生同等的皇家祭祀。

但到了明代却被太祖皇帝朱元璋“废黜”,在“冷宫”中寂寞了将近二百年。而经由《封神演义》的创作与传播,这个历史人物在全新的躯壳中复活了。而小说所加的喜剧色彩与神职功能成为社会传统中广为接受的内容。

《封神演义》的女主角苏妲己,同样经由小说的描写,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成为“妖女”的共名。


《出仙入凡说封神》插图《苏妲己》

在中国文学史上,“妖女”大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好”妖女,以《白蛇传》的白娘子为范例,以《聊斋》的多数狐女、金庸笔下的系列“小妖女”为“扩展版”,主要的特征是为爱情而挣扎、而牺牲;另一类则是“坏”妖女,以《封神演义》的苏妲己为范例、为极致,主要特征是迷惑男人、恶毒凶狠的“红颜祸水”。

《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成为暴君的“共名”。虽然,在史学界对于其制造炮烙、虿盆,以及比干剖心之类,有着不同的解读,但经过小说的描写、渲染,在社会大众文化的层面上,此类情节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这个意义上,《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帝辛”,成为人们抨击暴政的标靶,从而被钉在了我国民间政治思想史的耻辱柱上。

哪吒在中国民众中是知名度非常高的神祇,同时出现在《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在《西游记》中,他出场次数不少,但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却几乎没有。


《出仙入凡说封神》插图《哪吒》

而在《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传”,却是小说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哪吒闹海”的知名度毫不逊于孙猴子的“大闹天空”。

哪吒的“剖腹剔肠,剜骨肉还于父母”,为报仇追杀其父李靖的情节都是极其惨烈大胆的——在封建礼教的牢笼中,实属意义非凡的“异数”,而作者为他设计的莲花化身更是从形象上塑造出了文学史上的“这一个”。

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封神演义》的一大特点是把人间的改朝换代战争与仙界正邪之争交织到一起,叙事忽而着眼于人间、人事,如“黄飞虎反五关”,极似《三国演义》关云长的“过五关斩六将”;忽而变换到神魔之中,神通、妖术层出不穷,各种奇特的法宝满天飞。


《出仙入凡说封神》插图《殷郊》

作为大思路,这种结构与希腊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处,套用一个思想史的术语,就是“联地天通”(思想史讲到商周之际思想文化的变迁时,多认为出现了“绝地天通”的趋势。这里仅是借用)。

而几百年后畅销于神州大地的一部千万字巨著很大程度上便是脱胎于此书——那就是现在还有相当生命力的《蜀山剑侠传》。

除此之外,《封神演义》在民间的影响还体现到民俗、民间宗教等方面。例如过去不少地方建房,地基打好后,顶梁柱上要贴“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红帖。道教名山的财神殿,供的是“黑虎赵公明”。

不少道教庙宇的装饰性绘画、雕塑都是《封神演义》中的故事。甚至不少佛教名刹中四大天王形象也是从“魔家四将”脱化而来的。

对于《封神演义》学术研究的一些问题,如作者何人?《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关系孰先孰后?作品的宗教观念是否“三教合一”?等等,本书也有适当的解读。

由于定位于文化普及,这些解读既努力体现出学术的严肃、严谨,又要保持相对简略、明了,其中难免有未曾充分展开之处,尚祈读者诸君鉴谅。


《出仙入凡说封神》插图《杨戬》

余韵:从昆仑到蜀山

《封神演义》问世后的四百年间,作为民间信仰的伴生物,影响超出了一般意义的通俗小说,一时风光无两。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民智渐开,认真相信“太公封神”“黑虎财神”之类戏论的人群逐渐减小,《封神演义》的评价与影响力也随之下降。

但是,一部有特色、有创建、有底蕴的作品,它的生命力必定是顽强的。如同一棵根系发达的大树,即使枝干枯萎,气候合适时,也会旁逸斜出茁生新芽。

《封神演义》近百年间正是这样呈现着它的活力。


清籁阁刊本《封神演义》

一方面,它仍然是具有相当多读者的古典名著;另一方面,它内蕴的奇思妙想,它构建的文学天地,又滋乳出另一部(系列)奇妙的文学巨著。

那便是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

所谓“蜀山”系列,包含还珠楼主的一系列作品,主干便是500多万字的《蜀山剑侠传》,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十几部小说。细玩这一系列作品,会发现很多地方隐约闪动着《封神》的影子。

例如:神仙世界分为正邪两大阵营。如同《封神》中阐教与截教的对立与争斗一样,《蜀山》的主体冲突也是峨眉派与五台派的对立与争斗。

《蜀山》中的仙人们,无论正邪,都面临着宿命的“劫运”,如何对抗“劫数”成为贯穿全书的又一线索;而“劫运”恰恰是“封神榜”的出发点。


《蜀山剑侠之英琼传》,还珠楼主著,陈洪导读批点,南开大学出版

《蜀山》中仙人们的神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拥有的法宝的威力,于是,如同《封神》中那些奇妙的法宝——杏黄旗、五火神焰扇、九龙神火罩、定海珠、风火轮、金蛟剪、混元金斗等等,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一样,《蜀山》中仙人们的法宝同样五花八门,都天烈火旗、九天十地辟魔神梭、雪魂珠、法华金光轮、炳灵梭、太乙如意圈、纳芥环,等等,有的带有些许《封神》法宝的影子。

《封神》中使用最多的兵器就是剑,其中别有名堂的如吴钩剑、青锋剑、雌雄剑、诛仙剑、戮仙剑等;《蜀山》既然以“剑侠”名篇,别有名堂的剑就更多了,如紫郢剑、青索剑、七修剑、鸳鸯霹雳剑、南明离火剑等等。

《封神》中,正邪相争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摆阵”,什么十绝阵、黄河阵、诛仙阵、万仙阵等等;《蜀山》中,正邪相争“摆阵”的花样更多些,如两仪微尘阵、九子母玄阴大阵、大须弥正反九宫仙阵等等。


《蜀山剑侠之孽海情天》,还珠楼主著,陈洪导读批点,南开大学出

在《封神》中,有各种异能奇才之士,如土行孙、张奎的地行术;在《蜀山》中,也有石生、南海双童、法胜等擅长地行。

如此等等。

《蜀山剑侠传》在诸多近现代武侠文学作品中,以其大量的奇思妙想而卓荦不群,还珠楼主的想象力令人佩服,而《封神演义》对他的启发、影响也是不应忽略的。

民族的文学/文化大树根深叶茂,在欣赏、品鉴的同时,如果能够对其枝干脉络也有所了解,其收获必将更加丰厚,兴味必将更加馥郁。


《“西游”新说十三讲》,陈洪著,中华书局2022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陈洪,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原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曾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等。担任《文学遗产》等报刊编委,《文学与文化》杂志主编。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等,著有《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亦侠亦盗说水浒》《“西游”新说十三讲》《红楼内外看稗田》《中国小说通史》《中国文化导论》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