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这个春节什么最吸睛?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必然拥有姓名。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叛逆小英雄”或许与安徽蚌埠有着一段奇妙缘分。
图片来源:《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海报
哪吒这个经典IP再度爆红,各地“抢吒儿”大战也拉开序幕。除了安徽,被誉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的四川宜宾,以及天津等地也纷纷喊话“参战”。
固镇或是哪吒闹海原型地
哪吒闹海、安徽固镇,耳熟能详的神话与名不见经传的皖北县城,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将这二者联系起来。
哪吒本是外来的神话人物,在传入中国后被不断本土化并最终演变成一个被人们敬仰、喜爱的英武少年英雄。随着元明小说普及,哪吒故事逐渐脱离佛教经典,开始演义化、大众化,其形象也由凶神恶煞的猛男变成了更加亲民、惹人喜爱的道教孩童,并在《封神演义》中将哪吒的故事定位于东海、陈塘关、九湾河,并且明确描述了哪吒的道童形象。
图片来源:《哪吒闹海》电影海报
在固镇县刘集镇九湾广泛流传着“哪吒闹海”的故事。浍河从固镇至澥河入浍口共有九道大湾,因此得名九湾河。传说中,陈塘关就位于渡口南岸的陈渡乡陈渡村。
2月5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人民政府发布刊发《明成化<中都志>是哪吒闹海创作的重要参考 固镇县的九湾应是闹海原型地》一文。作者、固镇县人大办公室主任、蚌埠市政协文史委委员王中华在该文中写道:
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主要取自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在《武王伐纣书》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基础上扩写的一部集史实和传闻并存的文学作品。通过查找相关史料,研究发现:明成化《中都志》是哪吒闹海创作的重要参考,固镇县刘集镇的九湾应是闹海原型地。
“‘哪吒闹海’系民间传说,追究哪吒是哪里人本就是无稽之谈,但哪吒传说本土化创作的原型却值得探讨。”王中华研究“哪吒闹海”的创作原型已多年,通过查阅多地地方志及有关史料后,他发现,“明成化年间的《中都志》是‘哪吒闹海’故事创作的重要参考,而固镇九湾则极有可能是‘哪吒闹海’故事的创作原型地。”
他表示,通过将《封神演义》与《中都志》进行对比后发现,《封神演义》中一些重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尤其是“肉球生”“九湾河”“东海口”“龙王与蟹将”及屠龙等哪吒闹海的主要地名和重要情节,在《封神演义》问世前的明成化《中都志》和明嘉靖《宿州志》等明代凤阳府方志中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内容。
村内处处是哪吒元素
如今九湾陈塘关哪吒闹海传说处,是一片美丽的湿地,茂密的芦苇交错,夏日里常有白鹭藏于其中。
在刘集镇九湾的道路两旁,几乎每一户民房的墙壁上,都精心绘制着“哪吒闹海”的墙画。这些墙画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哪吒与龙的激战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走进“九湾哪吒闹海展览馆”,哪吒的雕像巍然矗立,院内围墙上则挂满了手工绘制的哪吒神话故事图集。二楼则珍藏着当地县志中关于“哪吒闹海”中相关地名的珍贵记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沿着村道继续向南,哪吒文化广场映入眼帘。两座数米高的哪吒雕像屹立在广场两侧,时刻注视着不远处的浍河。来到浍河岸边,尽管寒风凛冽,但仍有不少游客在此驻足远眺。
最近,除了安徽,全国多地都加入进了争夺哪吒IP的行列。2月5日,天津文旅专门发布视频,“别抢了!哪吒天津人!小孩哥姓名,哪吒,天津陈塘(今河西陈塘庄)人,小学在读。”
四川宜宾也发布消息《哪吒“老家”,就在宜宾!》,加入这场“抢娃大战”,称:“相传,宜宾南广镇陈塘关是哪吒出生地。南广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龙脊石是由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打死以后的尸骨化身而成。”并列举了哪吒洞、哪吒行宫、天池公园还生阁、灵鹫山“鹫州塔(旧州塔)”等哪吒元素的文旅地标。
但正如哪吒民俗文化宜宾非遗传承人程华娟所说的那样,其实不论哪吒的“户籍”究竟是哪儿,“更多的是传承哪吒身上义气、豪迈、不惧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传承的是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