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几天了,北上广深上班族的早晨却还没有回到“正轨”:他们复工了,但他们熟悉的早餐摊位还未开门。有网友感叹:“上班第三天了,我和我的煎饼馃子还没见上一面。”

“雪上加霜”的是,早餐店的老板很多都是安徽人,而在安徽的习俗里,正月十五之前都不算过完年,如果早餐店老板们真的在家过完十五再来,那打工人少不得再“饥寒交迫”几个早晨。



早在春节放假前几天,就有网友发现自己买不到早餐了|图源:抖音截图

问题来了:为什么全国的早餐店,很多都是安徽人开的?安徽人到底有多会做早餐?

安徽人,承包你的早餐

在安徽人的“早餐宇宙”中,不乏一些知名连锁品牌。

比如全时段快餐店南城香,在营店铺199家,它推出的3元自助早餐一度引起讨论,其创始人汪国玉就来自安徽。全国门店超1000家的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早餐家族”有油条、煎饺、包子、汤面……餐品十分丰富。还有被誉为天津“深夜食堂”的南楼煎饼,其创始人李龙藤也是来自安徽。

值得一提的是,尤其是安徽江镇人,特别擅长做包子、馒头等面点,而这也是不少人的早餐之选,借助这一“优势”,安徽人开了不少连锁门店。

例如,成立于2003年,被誉为“包子第一股”的巴比馒头,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如今的巴比馒头在全国拥有3131家门店,它甚至被网友授予了“杭州美食”的称号。



2003年,巴比馒头第一家门店开业|图源:巴比馒头官网

还有2006年在苏州成立的天添包子,主攻包子、馒头等传统早餐食品,至今有48家门店;2008年,独秀馒头诞生,在多个城市共有93家门店;2010年,沙士比品牌在苏州市场崛起,并逐步拓展至长三角地区;2012年,包客里在浙江兴起,同样是以包子、馒头等面点食品为主,如今也有120家门店;2015年,馒乡人成立,现有门店124家;2018年,反手鲜包加入战局,以特色面点迅速发展,至今门店121家……

而这些早餐品牌的创始人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安徽江镇。

除了这些知名品牌,还有一些安徽美食,虽然并没有连锁品牌,但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中,成为不少人的早餐之选。例如,被誉为“江淮第一汤”的淮南牛肉汤,已经在全国开设3万多家门店;在河北石家庄盛行的“安徽牛肉板面”,门店在全国已超过10万家。

那么,为什么是安徽人扛起了全国早餐的大旗?

为什么开早餐店的多是安徽人

安徽人做早餐,和安徽的地理位置与资源情况有关。

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基础较好,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工业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有限,这促使早期大批安徽人外出谋生。

起初,安徽人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餐饮行业立足。餐饮业是个“勤行”,早餐更是餐饮中最耗时耗力的分类。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干活,天亮时分开始营业,一直到晚上天黑才收摊打烊。

但是安徽人能将早餐生意在全国做大做强,绝不是一个“肯吃苦”就能解释的,安徽人成功进军早餐生意,和家乡成熟的产业氛围和强大的群体效应也脱不开关系。

这里不得不提安徽的一个小镇——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一个被称为“中国面点师之乡”的地方。



图源:央视网

1988年,江镇人何晓红靠着“发馍馍”成为全镇第一个万元户,她的学徒朱学平也凭借一家馒头店,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收获颇丰,成为镇上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羡煞旁人。这是个人成功的故事,更是江镇早餐产业崛起的开端——一个人的成功带动了全镇人加入其中,形成了餐饮创业的滚雪球效应。

在江镇,做早餐不仅仅是一门手艺,也是一种模式。从最早的一批人走出去开早餐店,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江镇人跟随他们的足迹,这种抱团发展的传统,让“安徽早餐”逐步在全国开枝散叶。

他们不仅掌握了面点制作的技艺,还形成了从学习、创业到扩张的完整路径,甚至建立起了原材料供应链和经验传承体系。这种体系化的发展,也正是江镇人能在全国早餐市场站稳脚跟的真正原因。

安徽人在做早点时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因地制宜。

他们在做包子时,会根据当地人的爱好来调整口味。上海人喜甜,他们就在上海卖甜口的梅菜扣肉包和蟹黄汤包。北方人喜欢三鲜、酱肉等传统口味,安徽人就改良成个头大、量足的肉包,调成咸香口。到了广东地区,他们又学会了粤式面点,改做精巧细腻的小包子。



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更多的安徽人开的早餐店是这样的:店里啥都卖,胡辣汤、豆腐脑、豆浆、皮蛋瘦肉粥、茶鸡蛋、鲜肉包子、烧麦……都是典型的全国各地都有的中式早餐。

同时,安徽餐饮人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乡土关系与血缘纽带。

根据《每日人物》报道,南城乡创始人汪国玉还在北京南城创业卖羊肉串时,其余留在家里切肉的、串串的,清一色的都是亲戚。并且,当安徽餐饮人创业有了起色,他们选择员工都会倾向于录用自己的亲友或老乡。这样的互助机制,也让安徽餐饮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当然,安徽人做餐饮的顺风顺水还得益于国内餐饮业过去三四十年间快速、稳定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5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庞大的早餐消费市场,给了安徽人奋斗的土壤。

互帮互助的安徽人

抛开这些安徽企业家创立的连锁餐饮品牌外,还有无数的安徽人经营着小吃摊、小饭馆,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扎根,例如,在上海街头卖云吞饺子、炒粉炒饭等消夜的流动小摊,还有遍布河北省各个城市的“安徽牛肉板面”。

这些小型个体户,多数由夫妻档或者家庭档组成,开一家早餐店或小吃摊往往不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和专业技术,经营更灵活、风险更低。由此,夫妻店和小餐馆成为很多安徽人在外务工创业的起点。根据CEIC DATA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安徽餐饮从业人数达103901人,超过30省份餐饮从业平均人数的93859人。



图源:《观复嘟嘟》节目

另外,安徽本地丰富的饮食文化为安徽人开设个体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淮南牛肉汤、太和板面、安徽烧饼、安庆包子、“月䪞”汤(读音:sà)等地道的安徽小吃,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也承载着在外打拼游子对于家乡的思念。

同时,一些在外打拼成功的安徽人会带动一定的示范效应,会把老乡或家人带出来一起做餐饮,通过互帮互助减少创业风险,同时也扩大了安徽人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小吃摊、夫妻店的网络规模。这种“老乡带老乡”的模式,让安徽人在餐饮行业逐渐形成一个牢固的群体。

在实际经营中,许多安徽餐饮个体户更注重“服务一方人”,追求小而精的经营模式,比如保持食材新鲜、口味地道,价格亲民,从而吸引周边固定的消费群体。这种脚踏实地的做法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城市餐饮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无论是在家乡的街巷,还是在外打拼的城市,安徽人用一碗汤、一块饼、一个包子,把脚下的路走得越来越宽。

所以,已经开工的朋友们别着急,安徽的朋友正在返乡的路上了!

【参考文献】

1.央广网.(2024.6)《安徽为什么能跑出这么多餐饮品牌?》

2.南方周末.(2020.11)《年入10亿的包子铺,背后是神秘的“安庆包子帮”》

3.每日人物.(2024.2)《在北京,总有一个安徽人喂饱过你的胃》

4.人民日报.(2024.2)《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超5.2万亿元》

5.澎湃新闻.(2023.12) 《老乡鸡、南城香、四季民福,北京知名餐厅竟都是安徽人开的?》

6.国家统计局.(2024.12)《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太和县人民政府官网.(2024.7)《太和板面:“摔”出来的百亿产业》

8.淮南市人民政府官网.(2023.3)《淮南:一碗牛肉汤香味飘四方》

作者:敏敏 曹山

编辑:陈燕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