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通过县级自评、市级初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程序,2024年认定天津市滨海新区等301个县(市、区)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其中,江苏省3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是评估衡量相关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普及普惠县如何认定,记者也进行了梳理。

2024年1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认定一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认定148个县(市、区、旗)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同时,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也就《通知》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其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认定工作是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以县为单位对普及学前教育情况进行评估,省级为主推动实施,国家审核认定。此外,开展相关认定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县级人民政府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地方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还不足,学前教育经费保障还不到位;有的地方教职工配备不足、待遇保障不到位,对幼儿园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监管不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为抓手,促进各地加快完善学前教育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就评估认定标准而言,须着重把握五个方面——

其一,普及普惠程度达标。其中,三项指标居于核心位置:一是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确保该上、想上幼儿园的孩子都能顺利入园,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二是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保证普通家庭孩子能上质优价廉的幼儿园。三是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体现以公办园为主导的导向,同时又为社会力量办园留足空间。

其二,保教质量合格。同样也有三个关键方面:一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二是注重全面发展。幼儿园活动内容要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三是没有“小学化”现象。幼儿园不能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不能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训练。

其三,教师队伍建设合格。教师数量要达标,足额配备教职员工,落实每班“两教一保”(即两名专任教师,一名保育员)要求。教师资质合格,专任教师要全员持证上岗。教师待遇有保障,公办园编内编外教师要“同工同酬”,编外教师在工资收入、福利、培训、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编内教师同等权益。师德师风规范方面,不能发生师德失范行为重大事件。

其四,经费保障到位。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不低于600元/年·人,并及时拨付到位。二是落实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健康稳定发展。

其五,群众满意。面向家长、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般群众等群体开展的社会认可度调查,社会认可度要达到85%以上。


视觉中国 业内专家解读,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开展认定不只是为了“抓示范效应”,形成积极向好的氛围,而且也重在“坚持问题导向”,发现和解决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促整改。例如,此前国家开展评估认定时就发现了一些国内学前教育的短板弱项——办园条件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卫生保健工作不到位、保教质量有待提高等。

同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要深入研判学前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统筹近期和中长期、统筹优化存量和合理调整变量,区分轻重缓急,加强前瞻性布局,建立同学前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需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的质量意识,坚持加强内涵建设,引导幼儿园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支持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促进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不断提升科学保教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只有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营造全社会不断向好的学前教育氛围、货真价实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和服务,百姓的期待才能最终兑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李睿哲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