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遇上百年一见的极光、千年难遇的流星,而“幸运”如小C,还没出假期戒断期,就与几十年一遇的罕见大风迎面相撞。

北漂小白就这样毫无防备地被灌了一肚子“西北风”,一出门手冻的恨不得学会凌波微步直达地铁口。



从2月6号开始,北京迎来了入冬以来强度最大的极端性大风天气,夜间最低气温降到零下十度。

风大到什么程度?据媒体报道,一观测站观测到了十二级大风,风速约33m/s,相当于汽车行驶的120公里/小时。

罕见大风和骤降气温狠狠打了返工人一个巴掌,一时很难分清回京上班和去宁古塔流放的区别。

打开社交媒体,仿佛在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惊呼,“好大的风、好冷的天啊!”



这大风刮的,那叫一个“地倒(地道)”@北京三叔

人类在大风面前显得十分渺小,表现为年轻人在冬季死活不肯戴的帽子、围巾、手套被通通从箱底翻了出来。

放眼望去,街道上全是裹得严严实实的“小浣熊”。




但全副武装也未必万无一失,因为帽子和围巾往往只能规避掉你被寒风直接攻击的风险。

这不代表它不会借风扇你。



上个班却被羽绒服连续攻击,社畜可要报警了@阿拉阿拉


在如此高的风速和风力下,露天晒羽绒服的将强制性学会断舍离,就连电动车缠上塑料袋都能原地get小龙女同款造型。



电动车被吹出“仙气飘飘”感@我的影子陪我游山玩水


大风来临之际,请打工人看好自己的交通工具。

比出了门发现车被风刮倒更惨的是,开锁后一个没看住,就免费欣赏了场“新能源发电”的实例。



追都追不上,大风天的电动车有自己的想法@北京导游张成

断崖式下降的气温也很难熬,本以为这个冬天不冷,没想到京子你憋了个大的在后头。

有人从东北老家回京上班,刚下车就冻得瑟瑟发抖,低头瞅了眼气温,差点怀疑自己还在东北。

这寒风吹在身上直哆嗦的感觉,知道的是我回华北平原搬砖,不知道的还以为在俄罗斯摩尔曼斯克追极光。



北京的气温甚至低于俄罗斯@肉桂卷卷


古人说“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就这两天的风力来看,北京的风堪称“青龙偃月刀”,砍得回京复工的打工人措手不及。

如果说春天的风像母亲的手抚过孩童稚嫩脸颊般温柔,那这十级大风一定是后妈,不然为何搁那啪啪扇我大嘴巴子。



拿个外卖直接被吹跑、去楼下超市被冻成小人机,早上好不容易卷好刘海想要打扮得美美的去上班,不到十分钟就被全部吹起来还自带定型效果,不知道的以为我在cos大哪吒。



比爱情更难拥有的是在大风天的北京拥有发型@路易斯

下班后拖着疲惫身躯走在街头,突然发现地上的垃圾桶倒了一片,乍一看还以为是咖啡厅的桌子被拖到了室外。

出门遛弯成了新的风险事件,假期终日宅在家被爸妈骂的社畜终于有了非不要不出门的合理理由——

不是不想出门,生命诚可贵,天气实在恶劣,在下不想让脆弱的脑壳和树的某个部位有亲密接触。



有人发现路旁的指示牌都被风吹倒了,还呈现了标准的“三折叠”形态。

大风呼呼吹,冷得人找不着北,所幸博主说了,“不用找了,指示牌倒下的方向就是北。”



在北京大风面前,路牌也不得不“折腰”@em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社畜们恨不得断绝一切户外活动,下了班就窝在家里一动不动。

取快递像是赴西天取经,时不时就被一阵妖风挂得丢了袈裟(爆装备),再惨点整个人都被风推着走,吹得头晕眼花,恍惚间仿佛听到猴子的急切呼唤:

“师傅,师傅,你要去哪里啊!”

阿弥陀佛,悟空,我也不知道,可能取决于今天的风向吧。

此时权衡轻重至关重要,非取不可、逾时退回的“经”贫僧自会熬过那九九八十一难,能拖延的就先缓两天再说,必要时我总能找到借口。



然而,在大风的绝对力量面前,取快递能拖延、旅行能改期,唯独打工不能停。

上下班通勤的几小时成了打工人的“渡劫”路,与大风一顿搏斗下来往往落得个身心俱疲的结局。

记住,在来自四面八方的强冷风中全副武装紧握车把奋力前进,形程将半难抵风力弃车而走,不惜冒着面瘫风险也要逆风前行的,未必是有什么重大使命或甜蜜约定,TA很可能只是个命苦的返工打工人。

鼓足勇气顶着寒风出了门,发现楼下停得好好的电动车倒了,框里的充电器丢了,人也要被吹跑了,社畜的天都塌了。



大风天返工的打工人就是如此命苦@阿金的vlog.


据说这会唯一能拯救你的电动车的方式是:在口中默念“对不起”,并赶在大风之前先把它尽可能温柔地放倒。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加入吧。


大风天“上班堪比上刑”,只要下定决心坐上小电驴,保底也得给你做个全套面部按摩。



物理攻击是一方面,更让人抓狂的是,在大风天你的爱车突然不再听话。

骑电动车上班能否准点到达目的地则全看缘分,有时真不知道怎么跟警察叔叔解释,闯红灯的不是我,真凶是邪恶的北京大风。





出行在外安全第一,如果上班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也抓不到责任方,搞不好还得自费去东北挂个专业骨科。





有人吐槽道,这种天骑车还不如骑扫帚,两手一放或许就能学哈利波特满城飞。




路途已足够艰苦,但就算你能克服万难抵达办公室,也可能难逃十级大风的“持续追击”。

大风刮窗户的呼呼声充斥全办公室,与键盘不断敲击的声音组成了“返工二重奏”。

如果你很不幸坐在窗边的位置,迎接第一天上班的苦命打工人的可能不单单是噪音,还有时不时从缝隙中“乘虚而入”的丝丝凉风,从窗外窜进屋内,再钻进你的秋衣里,精准掠过每寸皮肤、每个毛孔。




比如编辑部刚返工就发现窗户漏风,一直等到下午才等来维修人员,靠窗的同事冻得手臂发麻,问就是“来修窗户的人太多了,忙不过来”。

亲测,或许站在风口的猪能飞,但坐在风口的打工人只能喜提感冒咳嗽发热大礼包。



不过,比外在的“身不由己”更难熬的,可能是心理上的“身不由己感”。

尚未从放松的假期走出就撞上极端天气,每天不得不迎着寒风上班,心情简直可以用“悲怆”二字形容。

在公司抽空打理下被大风吹得凌乱又狼狈的发型时,蓦地想起前几日此刻还在梦乡的自由人,起床是爸妈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出门总能打到空调开足的出租车。

而此刻,下了楼满眼是被风刮倒在地的电动车,回过头是租金昂贵的破旧小屋。

夜晚独自吃着预制菜的北漂听到窗外呼呼的风声,思乡之情达到巅峰,不禁黯然神伤,发出灵魂质问:

“这班就非上不可吗?”



特别是,好不容易熬到周五,一看日历却发现周六也要上班,一瞬间这心情就像北京的气温断崖式下跌,拔凉拔凉的啊。




在社交平台吐槽“堪比酷刑的北京大风”,被人质疑“你非得这个季节来北京,在家躺着不好吗”,只能咽下委屈默默写下“打工”二字。

遥远的公司,微薄的工资,倒下的电驴,破碎的我,“何不食肉糜”在此刻具象化了。



于是,无数打工人呼吁,这种大风天到底能不能被纳入极端恶劣天气,“居家办公”四个字的含金量从未如此之高。

即便家里还不如办公室暖和也不要紧,放心,我自会和被子君锁死。





不过,如果北漂打工人还叠加了养狗星人的身份,将无疑成为这大风天“最命苦的人”。

遛狗,在十级大风的加成下,已经成为了一项硬核运动。

鼓足勇气一咬牙出了门,除了要忍受风在脸上狠狠拍打的酷刑和零下几十度的体感温度,还要时刻提防着自家的毛孩子被风卷走。



昨晚在小区遛狗,大爷大妈们问我大晚上放什么风筝@露露脆小姐

比狗的命更脆弱的是主人的“狗命”,如果你恰好养的是柴犬这样喜欢在风中愉快地追落叶和塑料袋的狗中豪杰,那请趁早培养“舍命陪君子”的好心态。

冷冷的寒风在脸上胡乱地拍,往往是,狗还没玩够,身旁的主人早已是泪流满面。



大风天遛狗是一项技术活@MOmO

在十级阵风下,遛狗成了技术活,实在扛不住就找个身强力壮的“代遛”。

但所幸在寒风前败下阵来的也不单是主人,北风卷地白草折,宠物狗的命也是命。



不过,这据说来自北极旋涡的极端大风席卷的区域可不止是京津冀。

在“北京大风”的词条下,全国各地城市争前恐后化身张飞,握拳直呼“俺也一样”。



全国各地都难逃大风和寒潮天气

在大风来势汹汹的入侵下,每天都有几个新的“打卡点”跳出来叫唤:“青龙偃月刀砍到我这了。”

有人自沪返京上班,本以为离开上海就没有风了,没想到回北京发现大风追着自己跑,吹得瑟瑟发抖、叫苦连天。



青岛大风天气温骤降堪比“极圈”@赵厂长


青岛网友吐槽道,没想到躲过了三十初一的爆竹,还得在立春被呼呼的大风吵醒,这阵仗一时不知道外边在演封神还是哪吒。

无情的风见人就扇,用青岛话来说,就是“薅你头发卯你眼,夹着刀片削你脸”。

锣鼓轰鸣外加寒冰封印,借着春节来旅游的先掂量下自己能不能抗住这一套连击。

过年长的肉竟成了年后上班路上保命的盔甲,这回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驳,“这不是胖,这叫稳重。”



大风天旅行“卡体重局”打破身材焦虑


而对于近日赴京旅行的游客,寒风刺骨刀刀致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由衷的建议是“你先别来”。



如果非要来,也切记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所有劝你通宵在天安门等升旗和穿半袖爬长城的一律拉黑,IP正确也不行。



不过,大风天能封印年轻人游山玩水的心,却难以消磨楼下大妈准点跳广场舞的热情。

大妈舞个不停,而办公室的打工人听着窗外的呼呼风声潸然泪下。

“她们才适合去上班,而我此刻应该躺在床上美美享受春节假期。”



不过,即便这两天风小了、停了,返工的打工人也没立刻开心起来。

或许是休息的时光转瞬即逝,春节的戒断反应太过强烈,寒风凛冽,心情也不觉坠落到谷底。

这让小C不自觉想起中学时的一个万能模版:

“渲染XX气氛,烘托XX心情,哀景衬哀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