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8日电 随笔|布鲁塞尔枪击再敲欧洲安全警钟

  新华社记者潘革平

  2月6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40个社区委员会发表一封《布鲁塞尔不能再等待》的公开信,联名呼吁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暴力犯罪与社会失序问题。

  公开信指出,布鲁塞尔在短短3天内接连发生3起枪击案,而2024年全年已记录的枪击事件达89起、共造成9人死亡。与2022年的56起相比,这一数字显著上升。布鲁塞尔的街头暴力已不再是个别事件,市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就在公开信发表当晚,布鲁塞尔再度发生枪击事件,一人不幸丧生。这一事件不仅凸显比利时首都治安形势的严峻,也将欧盟总部所在地的暴力犯罪问题推到聚光灯下。

  布鲁塞尔的情况在欧洲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瑞典2023年有53人在枪击事件中丧生,帮派暴力事件激增,其影响甚至波及挪威、丹麦和芬兰等邻国。德国同样面临严峻挑战,2023年犯罪数量激增至约600万起,较2019年增长了9.3%,其中暴力犯罪和入室盗窃案尤为突出。法国2023年的犯罪数据也持续攀升,杀人案超过千起,性暴力犯罪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国际刑警组织的数据显示,欧洲毒品贩运和有组织犯罪近年来大幅增加,毒品贩运活动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有组织犯罪集团对当地政府构成直接威胁,其暴力手段越发残忍。此外,洗钱、网络犯罪等也日益猖獗。

  暴力犯罪频发,折射出欧洲社会治理多重困境交织。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首都大区由19个都市区构成,警务管辖权的分散导致犯罪打击行动难以协调。尽管市长联席会议提出建立“联合指挥单位”的构想,但各都市区间的权责划分与资源竞争始终阻碍着实质性进展。这种地方治理的碎片化,凸显出比利时在地方治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更深层矛盾在于安全战略失衡、经济疲软与社会分裂。欧洲国家过于重视外部军事对抗,忽视了内部社会安全的基础。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包括比利时在内的众多欧洲国家将大量资源投入对乌军事援助,导致本国民生支出大幅削减。能源价格飙升、制造业外流加剧了贫困问题,布鲁塞尔贫困率的上升直接为犯罪提供了肥沃土壤。地方治安投入不足、司法改革滞后,进一步导致了安全问题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一困境,布鲁塞尔40个社区委员会呼吁,安全必须植根于社会团结之中,通过简化警务协作机制、制定包容性移民政策等措施,逐步恢复社会秩序。此外,欧洲国家必须重新平衡安全优先级,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中,以重建社会信任和提升治理效能。(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