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迁,记忆永存
岁月如梭,百年间,世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光悄然流逝,带走了青春年华,
却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2013年,
在浙江的一家养老院门前,
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时刻。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亲历了中国从战乱到和平的转变,
他们是在国民党撤退至台湾时,
留在大陆的最后三位军统特工。
王庆莲、戴以谦和祝仁波(从左向右)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
王庆莲、戴以谦和祝仁波,
为何他们没有随国民党一同撤退至台湾呢?
当他们的身份被揭露后,
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他们现在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生活,
聆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王庆莲:最后的军统女特工
据王庆莲自己回忆,
她是因生活所迫,
才无奈成为了特工,
在她尚不满周岁时,
父亲便离世,
母亲为了让她生存下去,
不得不带着她回到浙江江山县的娘家。
尽管生活艰苦,
但至少能够生存,
最重要的是,
能让女儿接受教育。
王庆莲读六年级时,
日军侵略她的家乡,
一番破坏后,
江山县民不聊生,
满目疮痍。
在动荡的时代,
普通百姓最为艰难,
当家庭难以为继时,
军统局来到江山县招募人员,
王庆莲的母亲毫不犹豫地为她报名。
幸运的是,
王庆莲仅一次考试,
就满足了军统局的招募条件,
但对她个人而言却是不幸的,
因为她内心并不愿意加入军统局。
与她同行的共有20人,
包括4名女性和16名男性,
他们未经培训便直接前往重庆,
王庆莲被安排在造纸厂,
负责打印工作。
随着业务技能的提升,
她又被调至局本部译电科,
担任翻译员,
这让她开始频繁与戴笠接触。
王庆莲提到,
他们从不称戴笠为局长,
而是称呼他为戴老板,
由于经常接触,
她对戴笠有着深刻的了解,
“戴笠虽然厉害,
但也有善恶之分。
《建国大业》中姜文饰演的毛人凤,
根本无法与戴老板相提并论。”
戴笠
后来,由于表现不佳,
1946年8月,
在国共谈判期间,
王庆莲被批准离开军统局,
返回家乡江山县。
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平静度过余生,
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王庆莲被定性为“反革命”,
历经十年苦难,
如今晚年能享受如此美好的生活,
也算是苦尽甘来。
戴以谦:军统东南办事处机要秘书
戴以谦与戴笠同宗,
他能成为军统机要秘书,
除了个人能力外,
更多的是依靠与戴笠的关系。
按照家族辈分,
戴以谦是戴笠的侄孙,
由于他曾上过战场,
拥有一定的实战经验,
戴笠便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
戴以谦回忆说,
他最初并不清楚这件事,
直到被安排进特务培训班后,
才明白戴笠已将他调至自己身边,
戴笠的性格与蒋介石相似,
两人都倾向于任用亲信。
虽然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特务,
但戴笠毕竟是自己的叔公,
肯定不会害自己,
于是他安心地在军统局,
担任机要秘书。
军统局在各地都设有机要秘书,
平时工作并不繁忙,
但每当戴笠来到自己的片区,
自己就需要随时陪伴在他身边。
由于职位特殊,
许多机密文件都曾经戴以谦之手,
加上外界都知道他与戴笠的关系,
这让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开始对戴笠唯命是从。
戴笠去世后,
戴以谦被贴上了“戴笠亲信”的标签,
逐渐被边缘化,
最终在蒋介石撤退至台湾时,
他选择留下,
前往北平向共产党投降。
戴以谦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
直到1958年,
他曾是特务的事实终于被揭露,
因此被监禁了5年。
但他并未抱怨,
因为他明白,
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人总要为自己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
也正是在他入狱期间,
他的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
从出狱至今,
戴以谦未曾再娶,
如今只能居住在养老院中,
依靠国家的补贴,
安享晚年。
祝仁波:军统电台维护员
与王庆莲、戴以谦不同,
祝仁波虽然在军统工作,
但他从事的是维修机器的工作,
就像工厂的普通修理工一样,
有电台需要修理就去修,
没有工作时就在办公室喝茶。
在当时,
掌握电台维修保养技术,
无疑是“稀缺人才”,
普通家庭的孩子,
怎么可能接触到这些技术?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祝仁波曾是街头流浪的孤儿,
由于他学习天赋极高,
在接触到无线电后,
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至于一生都在从事这个行业。
祝仁波能够进入军统局,
完全是凭借自己的优异成绩,
在军统局中,
他只负责埋头工作,
其他事情似乎都与他无关,
因此他自称是军统局中的“透明人”。
在他看来,
自己只是一个技术工人,
在哪里都能工作,
所谓的军统,
在他的思想中并不存在,
因此在蒋介石撤退至台湾时,
祝仁波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
他在上海开了一家无线电修理店,
与戴以谦一样,
也因为过去的工作问题,
被监禁了几年,
他的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
出狱后,
祝仁波独自守着自己的小店,
过着孤独的生活,
直到晚年失去劳动能力后,
国家接管了他的养老事宜,
提供补贴,
安排他住进了养老院。
信息来源:1、光明网《王庆莲:最后的军统女特工的“风声”岁月》
2、抗日战争纪念网《(衢州江山)戴以谦》
3、抗日战争纪念网《(宁波宁海)祝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