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得不乘坐飞机时,是否也曾担心过飞机会出事故?
毕竟发生空难的概率,虽然远低于其他交通工具的事故率,但死亡率却是无限接近100%。
而此前,就在2024年快要彻底翻篇时。
韩国经历了其历史上伤亡最严重的空难。
12月29日,一架韩国济州航空的客机,先是遇上鸟击,在着陆时又没能放下起落架,偏离跑道后,撞上了机场围墙而爆炸起火。
最终除2人获救外,机上其余179人全部遇难。
而这起惨烈的事故,在世界航空史上的空难事件中,竟连前10都不算。
巧的是,就在今年1月2日,一部改编自真实空难事件的英美合拍剧《洛克比:寻找真相》第一季上线了。
该剧将镜头聚焦在1988年12月21日,造成270人死于非命的洛克比空难。
试图挖掘这起20世纪末,最恐怖最惨烈的“空难”真相。
“脸叔”科林·费尔斯在剧中饰演的主角吉姆,是名在伦敦工作的医生。
他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却在年过半百后,收到人生最大的噩耗。
从伦敦飞往纽约的泛美航空103号班机,在到达洛克比上空时突然爆炸解体,导致全机人员阵亡。
而吉姆的大女儿,就是遇难乘客之一。
记者眼镜听到空难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洛克比,见证了灾难现场。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人们纷纷猜测,到底是飞机本身存在故障,还是遭遇了恐怖袭击。
两周后,时间来到89年1月。
政府牵头在洛克比为遇难者举行了葬礼,但却不许家属见死者。
记者眼镜主动给吉姆支招,让他利用自己的医生身份进入停尸点,和女儿告别。
空难发生第47天,眼镜向农场主打听,事故发生那晚去农场调查的人员。
农场主说相比遇难者,那些调查员,似乎更在乎他们的行李中装了什么东西。
但他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还是来自别的机构。
眼镜将这些信息撰稿发布。
过了一个月,他又告知吉姆一条内幕消息。
空难发生当月的5号,曾有人匿名给美国大使馆打电话:
泛美航空从法兰克福起飞的航班,会在圣诞节期间遭到恐怖组织的袭击。
大使馆对外表明这只是一场恶作剧,却在馆内贴公告,建议所有工作人员,不要在这期间乘坐泛美航空的航班。
这条前往纽约的路线,是泛美航空在圣诞节时,票最难抢的路线之一。
可空难发生当天,飞机上却有三分之一的座位空着。
不仅如此,去年10月德国警方突袭了一个恐怖组织,发现了安装在收音机中的爆炸装置,而那正是敌人计划装在商用客机上的。
之后警方便于11月,向英国所有机场发出警报。
在这次出事的飞机上,法医发现了同款牌子的收音机碎片。
眼镜带来的信息,引起了吉姆的重视。
直到空难发生7个月后,政府依旧没有公布事故的真正原因。
吉姆由衷怀疑,这场空难的发生,必定还隐藏了更多秘密。
他被提名为英国受害者家属的发言人,负责和相关人员沟通,全力调查空难真相。
他质问交通部部长,对方却一直转移话题,试图推卸责任。
几经周折,对方同意向首相转达他们的请求。
然而苦等几个月后,政府却做出了不独立调查的决定。
但吉姆没有放弃调查,他不接受女儿死的不明不白。
距空难发生1年5个月后,吉姆瞒着家人,照着录音机炸弹的照片,自制了一个假炸弹。
并成功登机,顺利抵达终点。
吉姆通过这一实验,曝光了机场和政府存在的问题。
此举短暂引发了民众关注和热议,而他本人则遭到威胁警告。
妻子劝说吉姆,暂时放下一切,他还有两个孩子需要得到父亲的爱和关注。
吉姆回归到平静的家庭生活,但大女儿死亡的阴霾仍然笼罩在他的心头
空难发生三年后,政府宣布嫌疑人是两名利比亚人,但领导人卡扎菲拒绝将他们交给英国审判。
眼镜对此提出质疑,三年来民众都以为真凶来自伊朗,现在却成了利比亚。
但吉姆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对这一结果确信无疑。
没过多久,美国以报复恐怖袭击为由,与利比亚展开混战。
一位报社记者向吉姆提出邀请,让他前往利比亚,和卡扎菲就103航班遇袭一事进行交谈。
为获知真相,吉姆冒着生命危险前往。
可这次会面,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洛克比空难发生11年后,嫌疑人依旧没有得到审判,战局也愈演愈烈。
吉姆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利比亚和卡扎菲面谈。
最终对方决定交出两名嫌疑人,让他们前往荷兰的审判庭,接受苏格兰法律的正义审判。
吉姆和妻子来到审判庭,等待这场迟来了11年的审判。
他们听一千名证人,详细描述着1989年12月21日,洛克比空难的现场情况,及此事对人们的影响。
两位关键证人,炸弹定时器的生产商和服装店店长,都指证其中一个嫌疑人,和在爆炸现场找到的东西有关。
但在审讯期间,他们却发现店长的19份证词中,存在两大矛盾点:
一是买衣服的人年龄不符;二是购买的东西中,并没有包裹炸弹的同款衬衫。
第三位关键证人,恐怖行动的告密者,声称自己曾交给嫌疑人一份情报报告。
关于如何将炸弹,利用无人认领的行李送进客机中。
且自己曾在事故前一晚,亲眼看见过两名嫌疑人,带着一个行李通过海关。
但嫌疑人律师却反驳道,这份证词也可能是司法部有意伪造的,就是为了让罪名成立。
关键证人很可能受威逼利诱做了伪证,这使审判的公正性得到质疑,判决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吉姆曾答应妻子,不论结果如何他都会接受,并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
可越来越糟糕的庭审情况,以及充满漏洞的证词,让吉姆心中的疑云越来越密。
造成270人死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才是真正的嫌疑人,正义的审判能否如约而至。
虽然《洛克比:寻找真相》改编自真实事件,但该剧却没有拿惨烈的灾难画面当做片头。
而是将镜头给到了那些普通但幸福的家庭,画面欢乐温馨到一度让人以为看错了剧。
可不到十分钟,一个前途璀璨的女孩,从鲜活的生命,成为停尸处270具尸体中的一员。
全剧将所有遇难者家庭,融合成了吉姆一家。
将镜头对准“吉姆”,记录着他们从幸福到悲伤,再到自我愈合,并坚持追寻真相,痛苦又漫长的岁月。
该剧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引起观众的情绪波动和共鸣。
比如第一集中,吉姆的妻子,质问交通部部长的桥段。
她曾了解过,当人在3万多米的高空遇难时,会因缺氧立刻昏厥。
但在坠落时,随着氧气的增加人们会清醒过来,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死去却无力回天。
她平静地数着数秒,悲痛的深情,配上沉重的背景音乐。
第一次让人觉得15秒是如此漫长,生命的逝去又是多么的快速且无情。
除此之外,剧中还使用了不少洛克比空难的档案资料片段。
将真实的历史影像和虚构情节相融合,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同时也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思考,展开历史事件对当下影响的探讨。
剧情细分共有三条明线,分别是遇难者家庭、记者以及政府三方:
遇难者家属面对痛失亲人的煎熬,良心记者对灾难真相的追寻,以及政府之间的博弈、对真相的刻意隐瞒等。
受字数限制,本篇只粗略讲述了前三集的部分内容。
对该剧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观看原片。
更直观地感受,导演视角下,洛克比空难给人们带来的空前影响。
大家对由真实灾难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咱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