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媒彭博社 18 号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欧盟正在就 “是否放弃指控中国对立陶宛采取胁迫行为的调查” 进行内部讨论。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中欧关系以及美欧之间的微妙博弈,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欧盟(资料图)

时间回溯到 2021 年 8 月,立陶宛政府做出了一个严重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允许台湾地区当局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所谓 “代表处” 。这种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径,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更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对此迅速作出强烈反应,宣布将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采取必要的贸易措施进行反制。

然而,立陶宛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试图将问题扩大化,寻求欧盟的支持,把这场因自身错误引发的争端上升为中欧之间的矛盾。2022 年初,欧盟替立陶宛出头,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诬告中国针对立陶宛采取所谓 “歧视性贸易” 做法,声称中国的行为打击了立陶宛和欧盟其他地区的出口商,还宣称已经掌握了中国对立陶宛实施 “胁迫” 的相关证据。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一贯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行事,从不歧视任何国家、任何企业。双边经贸合作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氛围,立陶宛允许 “台独” 势力将其当作活动平台,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导致中国企业自发调整经营活动,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绝不是所谓的 “经济胁迫”。



世贸组织(资料图)

两年过去了,这场诉讼案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2024 年 1 月底,欧盟以 “技术原因” 暂停了与中国的 WTO 诉讼程序。按照 WTO 的规则,一年之后,即 2025 年 1 月 24 日,如果欧盟在当天结束前选择不要求恢复诉讼,该案将在到期后自动失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欧盟根本找不到能够指控中方进行歧视性贸易、政治胁迫立陶宛的直接证据,同时也无法说服第三国企业公开作证。

尽管证据不足,在期限临近之时,受到来自立陶宛和美国的压力,欧盟似乎打算在期限前先重启案件,再重新 “冻结” 诉讼程序,为收集证据争取时间。当地时间 1 月 19 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隔空喊话欧盟委员会 “不要放弃”,继续推进诉讼程序。前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也在社媒发文指责欧盟,还挑唆称欧盟此举是向中国 “投降”,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冷落美国。

欧盟此番举动,很大程度上是在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国长期以来试图遏制中国发展,在各个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欧盟部分国家为了迎合美国,不惜损害自身与中国的合作利益。以之前欧盟 27 国集团制裁中国实体为例,给出的理由是有中企和个体涉嫌支持俄罗斯,其具体制裁措施包括不允许被制裁者到欧盟旅游,以及冻结被制裁个体、实体在欧资产 。这显然是在配合美国以援助俄罗斯为理由打压中国的行径。



立陶宛(资料图)

而立陶宛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堪称欧盟国家中最配合美国的 “马前卒”。在美国试图利用台海问题做文章攻击和打压中国时,立陶宛第一个站出来允许台当局在其境内设立 “代表处”,如今又不断怂恿欧盟到 WTO 对中国提起诉讼,其试图借机打压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

立陶宛国内存在较为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也是其在涉华问题上反复横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 2024 年十月立陶宛进行的议会选举中,执政联盟遭遇惨败,原因就在于立陶宛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并且当时的执政联盟无力管控非法移民 。新上台的政府自然要优先解决经济问题,而发展经济可能就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所以立陶宛外长此前表态想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

但立陶宛又想继续讨好美国,于是在公开场合宣传所谓两国关系恶化的责任不在立陶宛而在中国,同时借助欧盟和 WTO 向中国施压,企图逼中国妥协。这种既想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向美国表忠心,又想同中国恢复关系发展经贸的做法,无疑是 “吃相太难看”。

对于欧盟来说,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利益博弈。一些成员国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巨大经济利益,不愿意因为立陶宛的问题而破坏与中国的关系;而另一些成员国则受到美国的影响,或者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支持对立陶宛的支持,继续在涉华问题上保持强硬态度。这也导致了欧盟在是否继续诉讼以及如何处理与中国关系的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难以形成统一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用 “以退为进” 的方式,摆出不想插手中国与立陶宛外交、贸易纷争的姿态,既能测试出特朗普在 “抗中” 这件事上的真实态度,也可以摸清楚接下来的四年,美欧在双边关系上的界线在哪里。所谓 “放弃立陶宛”,从头到尾都是欧盟释放出来的烟雾弹,因为本届欧盟高层要比之前更加重视 “价值观外交”,再加上有冯德莱恩坐镇,欧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立陶宛这张牌。



欧盟(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已明确表示,中方希望立新政府以实际行动恪守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中国愿意和立陶宛接触交流,但两国关系恢复的基础是立陶宛承认并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立陶宛只有承认之前的错误,把非法机构驱逐出境,才有可能和中国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事情。如果立陶宛做不到这些,那之后的所有计划都会破产。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于欧盟和立陶宛的无端指责和挑衅,中国不会畏惧,也不会妥协。同时,中国也一直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愿意与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秩序的稳定。

在经贸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重要的外资流入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欧盟与中国在经济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补性,双方的贸易额巨大,合作领域广泛。如果欧盟因为立陶宛的问题而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不仅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也会给欧盟自身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立陶宛(资料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与立陶宛在涉华问题上的举动,不仅破坏了中欧之间的友好合作氛围,也给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如果欧盟继续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诉讼,将进一步损害中欧关系,影响双方在经贸、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对于立陶宛来说,其错误的外交政策已经让自身经济陷入困境。如果不能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改正错误,继续在 “遏华” 道路上越走越远,将会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进一步加剧国内经济的衰退。

而美欧之间的利益分歧,也因为这一事件暴露无遗。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盟友,对欧盟挥舞关税大棒;欧盟则试图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西方阵营内部矛盾不断加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主题。希望欧盟和立陶宛能够认清形势,摒弃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回到理性和务实的轨道上来,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否则,他们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自食恶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