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轮外交动作便让世界为之一震。美国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共识,矛头直指泽连斯基的总统合法性。更令世人瞠目结舌的是,特朗普公然向基辅喊话:想要援助就拿稀土矿来换!这一前所未有的“交易式外交”不仅让乌克兰陷入了战略困境,也让西方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再无遮掩。



这一突如其来的外交巨震,正是特朗普时代下美国外交策略的真实写照,赤裸裸、实用主义的“以物易物”买卖,宣告了所谓“自由世界领袖”的陨落。在特朗普看来,泽连斯基既是美国“钱包的黑洞”,又是与普京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美国的利益至上,已经让乌克兰成为其博弈的牺牲品。而俄罗斯的立场则更为明确,政权更迭是打破基辅抵抗意志的钥匙。美国与俄罗斯的夹击,让泽连斯基成为了夹缝中的“夹心饼干”。

在这场国际博弈中,泽连斯基的处境愈加危急。尽管他一再承诺“战后选举”,试图保持政治形象,但美国和俄罗斯的联合施压,已经将他逼至死角。泽连斯基若同意举行选举,政治自杀几乎成为定局;若拒绝,他可能失去美国的支援,乌克兰的军队将在数月内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现在的泽连斯基,正处于“里外不是人”的极端境地。

特朗普的“资源勒索”更是揭示了美国底牌的丑陋。2月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如果乌克兰想要继续获得美国援助,必须保证稀土矿资源的持续供应。这一举动,毫不掩饰地揭示了美国外交的真实面貌,甚至不再遮掩所谓的“自由与民主”旗号。稀土资源,这个被各国视为战略物资的宝藏,成了美国外交的交易筹码。

事实上,乌克兰的稀土资源对美国的战略意义非凡。乌克兰不仅拥有丰富的锂矿和钛矿储量,而且这些矿藏的规模虽然不及中国,但足以影响全球军工供应链,尤其是在中美科技战的背景下,这些资源对美国的军工业尤其重要。洛克希德·马丁等美国军火巨头的导弹生产线,依赖这些矿产的持续供给。美国的这一战略布局,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事实上,超过60%的对乌援助资金已经回流到美国军工厂,贝莱德集团则通过“战后重建”名义,把乌克兰的战略资产收入囊中。如今,特朗普的“稀土交易”不过是将这场资源收割的最后一环落到实处。



然而,特朗普的行为不仅暴露了美国的战略意图,更揭示了西方国家的“伪善”。曾几何时,美国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是“自由与民主的捍卫者”,号召世界共同对抗专制。然而如今,特朗普却毫不掩饰地把军援交易化、市场化,让“自由与民主”的外衣彻底被撕开。乌克兰的“合法性”不再是外交博弈的核心,取而代之的是“资源”的交换与交易。

泽连斯基面临的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如果屈服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压力,交出政治权力,他不仅会迎来政治生命的终结,甚至可能成为“战争罪”责任的替罪羊。美国军援中存在的巨额贪腐丑闻,足以让泽连斯基为此付出惨重代价。面对数亿美元的贪污资金,泽连斯基将可能无处可逃。然而,若坚决拒绝外部压力,硬抗美国和俄罗斯,乌克兰的军队也很可能迅速耗尽弹药,战力崩溃。乌克兰已经不再拥有充足的谈判筹码,特朗普的强势外交几乎让其丧失了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

此时,泽连斯基的处境就像是站在悬崖边缘的走钢丝者。他不仅要面对美俄两国的合围,还要处理国内日益加剧的政治压力。实际上,乌克兰的“主权”早已变成了一个空洞的名词。无论是屈服妥协,还是孤注一掷,泽连斯基已无法阻止这场政治风暴的来临。他的每一步选择,都是政治生命的赌注。而乌克兰的未来,早已不在泽连斯基的控制之中。



美国的这场外交博弈已经超越了乌克兰问题本身,背后反映的是全球大国博弈的复杂性。特朗普回归白宫后,重新定义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价值观外交”早已沦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资源外交”和“交易外交”。全球政局进入了一个更加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再建立在抽象的“价值观”之上,而是基于具体的利益交换。

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场博弈的结局已经不是由它自己决定的。无论泽连斯基如何努力,他已经成为大国博弈中的一个棋子。特朗普的“资源勒索”不仅揭示了美国的外交底牌,也标志着乌克兰未来几乎无路可走。在大国利益的冲撞下,乌克兰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在这种情形下,泽连斯基是否还能维持政治生命,是否能够继续坚持“战后选举”的承诺,已不再是焦点。乌克兰的“主权”已经成为一纸空文,而泽连斯基,则成了美国与俄罗斯博弈中的“无声牺牲品”。他可能最终在这场国际大戏中被无情抛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