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妈妈要做到哪几点才是好妈妈?”

前几天刷到一条视频,有人向一名14岁男孩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结果孩子还没开口,旁边的妈妈倒是先“抢答”了起来——

我们当妈的当然还是要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还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让孩子发展得更全面……

妈妈滔滔不绝,孩子在一旁却一直瘪嘴。

或许,孩子渴望拥有的,跟我们所想的并不一样。


最近,朋友梅梅给我聊起一件令她深有感触的事情。

梅梅的儿子今年13岁,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一。

人到中年后,梅梅基本把心思都放在了儿子和老公身上;

平时极尽朴素,化妆品也很少买,什么都先想着家里。

初中第一次家长会前,儿子突然跟梅梅说:“妈,我好像很久没见过你化妆了。”

这话,让梅梅心头一震。

于是家长会那天,梅梅化了淡妆,换上新买的衣服,还特意去理发店做了新造型。

抵达学校时,儿子早已在校门口翘首以待,还亲热地搀扶着梅梅上楼梯。

遇到熟悉的老师同学时,一脸自豪地介绍:这是我妈妈!


梅梅对此非常讶异,后来她询问儿子,为什么妈妈化妆你这么高兴。

儿子回答:

妈妈,其实我是希望您对自己好一点。 别只把心思都花在我和爸爸身上,您状态好了,我们也才开心。

此刻,梅梅才悟了,原来比起全副心思地付出,保持自身的好状态也很重要;

妈妈爱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身教。

它会让孩子感受到——

纵使生活不易,母亲依旧游刃有余;

纵使奋斗辛苦,也可以保持优雅。

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会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孩子的生命之中。

对他们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著名作家老舍,一直以来都将母亲视为“我真正的教师”。

老舍出身贫苦,父亲早逝,母亲辛苦拉扯着孩子们长大,靠给人浆洗衣物为生。

尽管生活艰难,但母亲始终保持着一种端庄的优雅。

她的衣容样貌永远整洁美丽。

破旧的家中一尘不染,锅碗瓢盆归置得整整齐齐;

家中的瓶瓶罐罐都种着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

成年后的老舍,和母亲一样爱花、爱整洁。

即使处在最艰难的岁月中,他也仍旧保持着干净整洁。

那份传承于母亲的爱美之心,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已然融入到他的生命中。

甚至升华成一份韧劲儿,帮他抵挡住了人生中无数的狂风暴雨。

身为母亲,当你懂得了爱自己。

其他的,已无需多言。

孩子自然会从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体悟到生活的真谛。

为孩子展现对生活的热爱,这是母亲的教诲,也是母亲的修行。


央视纪录片《隔帘对话:青春期沟通实验》里来过这样一对母女。

女孩李焓语12岁,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

而她的妈妈个性爽直,屡屡被孩子气得大动肝火。

有一次,老师要推选李焓语去参加一场比赛。

机会难得,老师又如此看好李焓语,妈妈认为不试一试就放弃,太可惜了。

这样的经历,对女儿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便极力劝说女儿参加。

没想到,李焓语坚决拒绝的同时,还撂下狠话:“打死我,我也不去!”

李焓语的态度让妈妈既伤心又生气,自己对女儿的心思,她却一点不明白;

还以为妈妈是要“控制”自己。

情绪失控之下,她把女儿的新衣服剪了个稀碎。

没想到女儿毫不示弱,当天夜里就把妈妈的睡衣和袜子也全都剪了。

就这样,母女陷入了长时间的冷战。

妈妈也被伤透了心。


女孩李焓语的经历,正是千万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缩影。

当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很容易把父母的关心和引导,当成一种管束。

这实则是一种正常现象。

父母的出发点肯定都不是坏的,天下鲜少有想坑害子女的父母。

但不讲方法,一味地强硬干预,只会招致孩子更激烈的对抗。

但换一种思路,当你包容孩子的叛逆,少干预孩子的选择,有时反而能够“说服”孩子。

网友@尤丽曾分享了自家儿子那令人头痛的青春期。

尤丽的儿子读初二,性格十分叛逆固执。

有一天,他和同学出去玩儿,尤丽眼看天气不好,便嘱咐他带上伞,可儿子却嫌带着雨伞出门太麻烦。

尤丽看孩子不想带,也就没有坚持。

结果,孩子回来后果然淋成了落汤鸡,因受寒还咳嗽了好几天。

虽然尤丽没有多说什么,可明显感觉儿子有些不好意思。

此后,儿子对尤丽的话不再那么排斥了。

由此可见,现实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妈妈,永远不要害怕孩子去撞南墙。

毕竟,只有货真价实的人生体验,才会让孩子真正成长。

允许孩子的“不听话”,允许他做出选择并因此承担责任,才是妈妈对孩子最深沉长远的爱。

读初高中的孩子,正是长出“逆鳞”的年纪。

反叛,说到底是一个孩子走向独立和自主的抗争,是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想要活出自我的必经之路。

所以面对孩子的“一身反骨”,妈妈不妨轻松一些。

当妈妈真正做到了接纳和允许,孩子就会多一份勇气和自信。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有句箴言: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选择,这样遇挫时他才更有耐力,成功时也会愈加喜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出于爱,总对孩子横加干涉。

殊不知,爱孩子是一种本能,理解孩子却是一项修炼。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乔英子,一直对天文学非常感兴趣,并打算报考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

可妈妈宋倩对此强烈反对,一心想让女儿报考自己中意的北大清华。

在她的高压育儿下,乔英子的精神濒临崩溃。

直到目睹女儿要跳海自杀,宋倩才如梦方醒。

生活中,很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帜,不顾孩子意愿插手孩子的选择,以为这样孩子才能成才。

殊不知,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需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而控制型教育只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深深的绝望。

养育孩子,不是一味地管教和修正,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奉献,更不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而是一场共同的成长与修行。


北京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宗春山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读初三的女孩痴迷动漫,喜欢参加cosplay演出,衣服、书包、文具以及听的音乐都是动漫周边产品,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动漫元素。

对此母亲难以理解,同时也担心孩子的成绩会因此下滑。

在专家的建议下,妈妈开始主动学习和了解动漫知识。没想到,妈妈竟然对动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母女俩越来越能聊到一块儿。

当妈妈真正了解动漫后,她选择支持女儿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获得放松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妈妈的理解和支持,女儿很感动,表示自己会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学习,不让妈妈失望。

教子如同治水,堵不如疏。

被妈妈尊重的孩子,会更有自信和主见,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真正智慧的教育,是对待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己所愿。


心理学家史蒂夫·比达夫曾这样说道:

在孩子眼中,好妈妈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而是一个真实的、在努力成长的妈妈。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有一个好妈妈,远比有一个“完美妈妈”更重要。

妈妈活出美感,孩子会时时刻刻被温暖和美好所治愈。

妈妈包容孩子,会让孩子勇于探索、自信独立。

妈妈理解支持孩子,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底气。

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请妈妈们一定要多修炼自己。

以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为孩子绘制一生的底色;用允许、信任、包容和理解为孩子赋能,让孩子活成乐观阳光、勇敢自信的追风少年。

与妈妈们共勉!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推荐:《诗经》

作者 | 天山月

主播 | 应犹,公众号:枕边经典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