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电头条
作者: 朝明
贴近老百姓生活、地方特色浓郁、红红火火的“村晚”,正成为欢度新春佳节的新年俗。
2025 年 2 月 3 日(大年初六),在 CCTV-15 音乐频道、央视频同步播出的2025 “火红的村晚——相约石厢子 一起过春节”节目(以下简称“火红的村晚”)既有浓浓的年味儿,也有红色之城的精神洗礼,红色基因、红色传承、红色大地在红红火火中国年的映照下,泸州的革命红、奋斗红和幸福红格外生动,根植于泸州大地,“情绪价值”深情拉满。
赓续永不褪色的革命红
历久而弥新
如果一座城有颜色,那泸州的底色就是鲜红。这片鲜红,是血染的风采,是精神的图腾,是价值的尺度,是信仰的色调。
时钟拨回到1935 年的 2 月 3 日,正值农历除夕,中央红军进驻叙永县石厢子,在那里度过了他们在万里长征途中的唯一一个春节,一个军民鱼水情深的“开心年”,一个伟大转折落实的石厢子会议,让红色成为叙永县石厢子鲜亮的底色。
90 年后的2025年 2 月 3 日,2025 年泸州市“火红的村晚——相约石厢子 一起过春节”节目跨越时空,深情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生动地讲述泸州的长征故事,特别是中央红军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期间那段感人至深的往事。
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那些救国救民的青年,一样的热血,一样的信念。他们用生命诠释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壮烈气概。“火红的村晚”节目中,《觉醒年代》中饰演毛泽东的演员侯京健与歌手贾凡带来的音乐剧《长征之春——石厢子过年》,生动再现了中央红军在石厢子过年时的温暖氛围和军民情深。
泸州作为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重要转战地,毛泽东主席曾在此留下军事生涯“得意之笔”。
歌唱家杨洪基激昂高唱的红色经典《四渡赤水出奇兵》,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人们心中再次回响,铿锵有力。
“火红的村晚”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受峥嵘岁月,在舞台艺术中回溯历史,而泸州一直是座激荡家国情怀、厚植英雄基因的城市。多少年来,那段金戈铁马铸就的红色精神,一直感召着一代又一代泸州儿女。来自泸州的奥运冠军邓雅文以短剧《我们的青春》介绍了红军小战士胡道财的故事;海来阿木演唱的《三生三幸》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可以说,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宝贵财富,它镌刻进我们的脊梁,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走近红红火火的泸州年
尽是奋斗幸福的模样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火红的村晚——相约石厢子 一起过春节”节目以平凡的视角讲述真实的故事,在温馨与欢笑的氛围里,也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与感动。
每一种红色都是一次真情告白,流淌着泸州儿女薪火相传的情怀。“火红的村晚”整场节目既有歌舞的欢歌阵阵,也有情景剧、短剧、朗诵等多样艺术带来的感染力、共情力深得观众共鸣。《红红的年》《闹新春》等节目既有泸州的年味儿,也表达着幸福的模样,抒发着不同的情深意长。
2025年,我们共同迎来了“非遗版”春节,泸州城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与传统文化韵味。“火红的村晚”节目中,从丝线满穿的油纸伞、苗家的蜡染到一碗爽口的豆汤面,在郑云龙的文化体验中,我们看到了泸州人民在丰厚文化底蕴滋养下的美满生活。在这片火热之地,喜悦与希望相互交织,温馨与美好奏响和谐乐章,编织出当下美好生活的图景。
周冬雨带来的主题原创短片《今天的石厢子》将我们代入到青山翠绿,花果飘香的多彩世界,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让乡村振兴在这里有了具体而生动的呈现。今天的石厢子,产业兴旺;今年的春节,年货丰盈。“彝红兄妹”、“川香秋月”还有泸州洋女婿“阿布”的精彩互动,给这场村晚注入浓浓烟火气息,表达着泸州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每一个奋斗者的砥砺前行,都是一个浓缩的符号。每一座城市的日新月异,都是一个时代的坐标。“火红的村晚”既有如火之盛的凡人微光,也有万家灯火的幸福,节目从不同视角、多元文化、民族特色等维度展现奋斗新风貌和泸州新力量,深情反映泸州文化底蕴,倾情描绘出泸州的发展图景。这台“村晚”的精彩呈现也见证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和人民期盼。而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是泸州儿女奋斗不息的拼搏创造,共同构成了春节舞台上的泸州记忆。
文化基因的“村晚”别样红
激荡人心的力量更共情
“革命红,幸福红,奋斗红,凝聚在这方火热的土地上,绘就的是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泸州红。”
“火红的村晚”之所以越来越火,原因就在于根植于乡土、凝结着乡愁,集中展示了老百姓昂扬的精神面貌。“火红的村晚——相约石厢子 一起过春节”节目用泸州特色、泸州元素、泸州风味特色也展示了热热闹闹、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文化互动氛围,传递快乐也凝聚乡情,让火红的欢声笑语回响在泸州的山山水水,让那历久弥新的泸州文化得以绵延传承。
军史专家李戈瑞认为这台村晚致敬长征精神,礼赞幸福生活,立意高远,意蕴深厚。湖南师范大学党史党建专业教授宁国良表示,节目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生动的场景刻画,使史实的鲜活重现与历史的厚重感相辅相成,是讲好重大革命历史故事的一次有益探索与生动实践。
武汉大学党史党建专业教授李斌雄认为,这场“村晚”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教授刘璐认为节目中非遗珍宝的展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红色热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
“火红的村晚——相约石厢子 一起过春节”携着欢乐祥和的祝福推开春的大门,为欣欣向荣的中国,为可亲可敬的人民,为日新月异的发展,为赓续传承的伟业,献上了一曲高歌梦想与奋斗的“泸州颂”。
而这场“村晚”点燃大家的热情,不只在于仪式感本身,更在于通过围绕本土化定位的传播,将当地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文化与文艺元素巧妙结合,通过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唤起了受众的乡愁和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既有当下美好生活的情感张力,也有呈现生动韵味的文化活力,更有民族团结、红色传承的叙事,可谓涵盖着人、乡村、时代等多重内涵,堪称过大年的新年俗,“火红的村晚”也成为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村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