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庄,太行深山里的一个村庄,有1000多户村民。几百年来,村里人在山上修石堰、开垦梯田。
王虎林,是土生土长的王金庄人,从小跟着爷爷上山种地,山沟里一块块梯田是谁家的,他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2014年,因一场事故王虎林落下腿部残疾,原本在外打工的他回到老家,开始做电商,卖家乡的小米。
2022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让王虎林的小米有了引以为傲的卖点。然而,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无力耕种,越来越多的梯田被弃耕,农业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困境。2023年春天,王虎林和村民约定——“我为你春耕一亩田,你秋后还我10斤谷”,开始了他的“复垦梯田计划”。
刘玉荣,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的成员。数百年来,涉县梯田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品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老品种却面临“断种”的危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传统品种的保存和繁育对保护梯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刘玉荣踏遍了王金庄村的坡坡垴垴,对各种作物的名称、特性、发展历程、加工过程等进行调研,跟踪记录试验田作物,用勤奋增进对种子的认识。
贺献林,高级农艺师,梯田申遗推动者。自从2012年开始参与、主持、申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十多年来,贺献林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旱作石堰梯田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的作用。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老品种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特殊价值,使得粮食生产得到安全的保证。
王金庄旱作石堰梯田,这一历经岁月沉淀的瑰宝,在众人的齐心守护下,重新焕发出生机,续写着大地的丰收与希望 。
策划:孙志平 李凤双
监制:张平锋 王文华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陈忠华 范世辉 岳文婷 邹尚伯 赛娜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鸣谢:中共涉县县委宣传部 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