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效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流通,为市场经济注入强劲的竞争动力与发展活力,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践中,很多个体工商户往往只专注于日常经营活动,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引发各类纠纷,打官司可能导致败诉。下面一起来看看防城法院审理的这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018年至2021年间,被告邓某以其经营的餐厅名义,多次向原告个体工商户赵某赊购烟、米、油等商品,共欠货款5000元。赵某经多次催讨无果后,将邓某诉至防城法院。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原告赵某与被告邓某经营的餐厅并未签订书面合同,提交的多份送货单上只记载了餐厅招牌名称,签收人落款也并非邓某签字,无法直接判断赵某送货对象为邓某,而该餐厅已注销,邓某也不承认欠款,为本案审理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赵某败诉的风险。
为全面查清案件事实,承办法官赴涉案餐厅所在商场开展实地调查,通过向商场管理人员及周边商户进行询问取证,查明邓某确曾与商场签订商铺租赁合同,并以个体工商户形式经营涉案餐厅。在确凿证据面前,邓某本人终于承认拖欠赵某货款的事实。据此,法院依法判决被告邓某支付拖欠货款5000元给原告。
通过这起案例可以看出
在经营和交易过程中
多留个心眼
重视法律细节
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
个体工商户在日常经营时
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法官提醒
日常经营中,很多个体工商户觉得交易金额小、流程简单,就习惯口头约定,不签书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很容易造成合同主体不明确、无相关书面证据、无明确结算等问题,存在很大诉讼风险。
所以,个体工商户在经营时,不管交易额大小,都要及时和对方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主体。同时,在交易过程中,要妥善保存送货单、收据等结算凭证,并且让对方签字或盖章确认,避免发生纠纷时责任主体不明确,后期难以区分责任承担。
文丨黄芳丽、谭媛嵘
编丨谭媛嵘
审丨吴啸平
签丨陈 浩
喜欢本文
记得给我们点个“在看”哦